疫情之下小学低段的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  陈春霖
[导读] 教育,源于生命,循于生命,达于生命。

        陈春霖
        四川省天府第四中学校   610000
        教育,源于生命,循于生命,达于生命。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这么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
    后疫情时期,是实践生命教育的契机。首席导师要做生命教育的实践者。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何唤醒班级学生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让她们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首席导师要善于将疫情防控正能量转化为教育资源,围绕生命教育的三个维度,让学生做到认知体验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感、生命幸福感和生命价值感。
一、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感
        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疫情时代背景下,要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小学低段的孩子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刚刚开始,我们需要用一些他能理解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共情,让学生学会敬畏自己的生命、敬畏他人的生命,敬畏自然的生命。
        敬畏自己的生命。首席导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要教育学生学会保护自己。首席导师可以带孩子一起关注新闻、阅读绘本、观看适于低龄小学生的视频,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孩子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是什么?怎么打败冠状病毒。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让孩子明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身体锻炼非常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敬畏他人和自然万物的生命。生命面前人人平等,首席导师要让孩子们懂得,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一切条件,人类和动物、植物都是地球的主人,人类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不能打破人与自然的平衡。可以借助疫情的起因让学生去认识野生动物,和学生讨论如何和野生动物相处。敬畏自然生命,还可以从培养孩子去观察一盆植物开始。

班级可以让学生认养一盆绿植,让学生去观察养护,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孩子聊一聊养护植物的心得体会,或鼓励学生去听鸟叫虫鸣、观察蚂蚁搬家、蜗牛爬藤,围绕生命的产生、成长、消亡的过程,由物及人,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孩子们会更多地接触到“死亡”这个话题。面对每日新闻中出现的死亡数字,甚至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如何引导低龄学生理解“活着”和“死去”,我们可以借助《爷爷变成了幽灵》、《一片叶子落下来》、《风到哪里去了》等通俗易懂的绘本对孩子展开死亡教育。
二、培养学生的生命幸福感
        生命因自主而积极发展。疫情之下新的学习模式给小学低段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小学低段的学生自律性不强,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管理时间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做好一日计划,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喜怒哀乐本为人之常情,酸甜苦辣原是生命本色。但是,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情感脆弱,在遭遇挫折、压力、矛盾时常常不能独立面对,或是逃避,或因生理失衡而寻求不当的手段来解决。因而,教师可以利用疫情中的典型人事,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正视压力,正视挫折,知难而进。
三、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感
        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结合当下疫情防控中出现的人事物,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孩子们致敬疫情期间保护我们的“最美逆行者”,让他们发现平凡人的伟大之处。和孩子赞美奔赴一线的医生、护士、军人、工人和其他行业默默付出的人。和孩子聊聊长大想成为怎样的人,想为自己生活的家园提供哪些帮助,在孩子心中播种下“有责任”、“有担当”的种子。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说,“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需要对生命有所了解,但不同年龄段在教育难度、范围、方式上应有所区别。根据低龄学生的具象思维,首席导师要善用体验式、情景式的方法、可视化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积极生活、成为最好的自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