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兴起背景再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司书琪
[导读] :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的媒体传播方式不断涌现

        司书琪
        齐鲁师范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200



        摘要: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的媒体传播方式不断涌现,其中就包括微博。近些年,微博逐渐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微博的兴起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本文就基于微博兴起背景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供参考。
        关键字: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在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之下,我国的网民数量也在不断激增。微博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特点,在近几年迅速地流行开来,深受大学生的广泛应用和喜爱。微博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渗透,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因此,要利用好微博这种媒体形式,更有效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思想引领的正面作用。
1 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微博这种媒体平台具有实时性、移动性、便捷性,因此将微博平台有效利用起来,能够有助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路径和新渠道,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1.1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热爱新鲜事物,追求潮流和新奇,因此微博这种新兴媒体平台的主要用户就是大学生群体。微博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海量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因此也就更容易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大学生通过微博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当下所发生的事件,并对事件进行实时追踪,还能够在微博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微博这一信息载体具有裂变的传播特点,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将其特性充分利用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充分发挥好微博的信息交流的实时性,随时随地能够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让所开展的思政教育更加及时,而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1.2促进师生和谐对话的实现
        要想实现更好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必须建立起平等沟通的关系,而且要积极的开展双向互动和交流。微博作为一个新兴的交流平台,不仅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开放性,而且在微博上进行信息的交互没有过多的限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将微博有效利用起来,也能够打破传统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师单向灌输的僵局,让师生之间能够实现平等交流和和谐对话。学生能够不再拘谨,在微博平台畅所欲言,表露自己的心声,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微博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师生双方所发生的对话是在一个自由、平等的空间下所实现的,这种和谐的师生沟通,也有助于平等、和睦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1.3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实现思想导向教育
        微博操作简单、便捷,而且能够调动多个感官,具有直观的形象。这种新颖的形式也能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一改以往思政教育枯燥、乏味的固有教育氛围,能够以一种更加轻松、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与学生实现思想的交流和沟通,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学习交流过程更加愉悦、放松,并在良好的氛围的带动之下,不断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并对其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无形之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的树立,强化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2 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2.1 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性的挑战
        对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在可控的信息之上所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于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之后传递和灌输给学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思政教育工作者较强的的主观性,能够对于学生所接收到的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所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也都是经过预先设计,按照一定的模式开展。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所带来的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实时性,使得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逐渐被削弱。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年长、接受新事物较慢的一些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能够较为灵活的操作网络,因此往往会成为落后者,所接受的信息也具有滞后性。而大学生紧跟时代潮流,很快就能够接受和掌握新鲜的事物,自由的遨游于微博这种信息平台,这也就导致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不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掌握和控制,影响到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2.2 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的挑战
        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一般都采用说教的方法,通过事实举例,为大学生陈述思想观点和道理。教育工作者一般根据教育内容,进行合适的素材的选择,通过课堂宣讲、面对面单独辅导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观念,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规范大学生的行为。随着微博的出现和兴起,海量的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思想,而且其中也有很多消极和错误的观念,也会让大学生产生困惑,造成他们思想的混乱。因此,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之下,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实现较好的效果,思政教育的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下,不断探寻出一条更加有效的思政教育道路,将微博这样的现代媒体平台充分利用起来。


2.3 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影响
        虽然微博这样的新兴平台让信息传播更加实时、便捷,但是由于当前的网络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也使得微博内所充斥的大量的信息,在质量上参差不齐,其中还具有很多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所以大学生在使用微博进行信息接收的同时,也难免会受到一些消极信息的影响。而且大学生的人生和社会阅历尚浅,因此也没有确立一个完整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不具备较强的信息辨别能力,所以就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其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淡薄,甚至出现价值观混乱等问题,这也加大了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这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 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3.1 打造微博思政教育新队伍
        在微博兴起的时代背景之下,也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的理论认识,抢占思政教育的网络阵地。同时,还要熟练地掌握网络技术,能够对于微博透彻而深入的分析,并且灵活运用微博,将其特点和优势发挥出来,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生命力和活力。思政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提高媒介素养,能够为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其能够对于网络虚拟环境,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一些虚假报道不盲从、不传谣,不会受到负面消极信息的影响。另外,思政教育工作者也要积极转变思政工作的方式,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起来,充分利用微博这种新型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将思想政治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3.2 创新微博思政教育内容
        微博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即时性,而且信息量丰富,能够针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和事件,做出积极的关注和回应。因此,大学生如果无法通过思政教育,对于社会问题进行应答,那么也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侵扰。微博这一平台能够有效地将教育主题资源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弥补和解决,同时还能够丰富教育信息,强化教育互动和沟通,对于一些谬论和不良信息,也能够通过微博对其进行即时反应。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微博的巨大优势,以微博为基础,进行教育资源收集机制的建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高校要通过微博积极搭建网上教育平台,设立学校的官方微博,利用微博平台进行信息的发布,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快速的实现信息的获取。比如说,在一些节日和特殊时期,高校可以通过主题微博的发布,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宣传动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实现一个和谐、良好的校园氛围的营造。另外,高校也可以利用微博平台,开展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各项政策制度的宣传,以及学校的通知公告等发布,同时还能够利用微博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等服务,及时的对于学生做出思想的引导和帮助。
3.3 强化微博运行的环境管理
        在微博兴起的今天,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微博对于大学生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加强对于网络环境的管理,并且实时进行网络舆情的监控,确保大学生所接触到的网络环境更加规范。高校要不断提高网络技术,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强化对于一些不良信息的过滤,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所接触到的微博信息更加纯粹,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对于一些虚假信息也要及时澄清和从源头阻断,以免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影响整体的校园氛围。对于高校的管理者来说,在进行校园微博的运营时,也要将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微博内容,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责任观念和意识,不断提高微博使用者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能够让大学生对于各类信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能够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影响和冲击。
3.4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利用好微博这一平台,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和真实想法,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和心理,给予学生关怀和关注。在学生由于情绪问题或者是心理障碍,在微博进行不良言论的转发和发布时,教育工作者也要及时的发现,并对其进行引导教育,让学生能够在看待事物的时候更加理性。在学生对于微博上的各类信息无法有效辨别时,也要对其进行有效地思想干预,对学生开展正面的思想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具有更强的信息辨别能力,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袭,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坚定理想信念,让所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总结:综上所述,在微博兴起的背景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完善和革新工作方法,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渠道、新思路,利用微博平台进一步强化主流意识,提高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淑艳,樊兴波.新媒体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大学教育,2021(03):147-151.
[2]吕金洲.微博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许昌学院学报,2021,40(01):106-110.
[3]史家昊.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21(02):124-126.
[4]贾宛航.“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6):39-41.








姓名:司书琪(1994.12--);性别:女,籍贯:山东淄博人,学历:硕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现有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