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艳
南京江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高职院校愈发注重对学生学科专业的培养教育以及同步的思政渗透教育。尤其在汽车营销类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更多人际沟通和多维处理的知识,以拓宽思政视角。汽车营销类课程是帮助学生在高职学习阶段有效培养汽车营销和服务方面职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重要学科,也是促其在其中锻炼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同时能推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在营销学的学习中,少不了业务沟通和技术交流,这就需要学生在从业中以较好的思政素养应对之。
关键词:思政视角;汽车营销类课程;教学探究;高职
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教学更加讲求有效性,而不是专注于单一的知识输出,一味地输出,学生不见得能够全盘吸收,还需科学浸润学生思维,引导其循序渐进地学习。另外,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关注,从这一视角切入,学生能够在思政学习与专业培养的融合性培养中获得创造性的发展,也能在学科学习中延伸出相关德育素材,从而落实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以思政与学科综合教学为核心,有效发挥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汽车营销教学。
一、注重理论指导,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教学内容
汽车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汽车营销是汽车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专业知识,更能进一步明确学习这一专业课程的目的,在营销过程中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在高职汽车营销类课程教学中,教学学习主要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从理论基础知识出发,在技能实训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借助思维导图这类科学教具提高学习效率。汽车营销类课程主要涉及的是营销沟通交流、服务与管理、技术应用等,这就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储备。但在汽车营销课程的学习中,很多知识相对专业,尤其是一些专业术语,理解起来可能会有较大困难,加上概念性的文本内容居多,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受到打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思维导图,通过这一教具的合理利用,帮助学生更有逻辑、更高效地学习教材内容。
例如:在介绍有关汽车营销观念的发展以及汽车市场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繁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关键词为代表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内容简化和重点提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营销学中的要点。像在学习汽车营销观念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就要对汽车市场以及汽车营销市场的概念进行详解,确保学生对学习核心有整体的认知。接着,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汽车营销观念的发展的五个阶段一导图形式展示出来,分别以生产观念阶段、产品观念、行销观念、推销观念以及社会市场观念阶段为五大中心,再各自细分,具体描述各个阶段的特点和重点内容,同时可对市场营销观念与传统观念进行对比分析,突出前者优势,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理清学习内容。有了完备的理论基础支撑,学生在进行营销实训时就会更加从容应手。
二、利用情境导引,培养学生良好沟通交流能力
基于思政视角的汽车营销类课程教学是将学科专业教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在一起,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科学有效教具为依托的专业性课程。汽车营销课程中人际沟通交流的应用十分普遍,沟通是营销人员间联系的桥梁,人际关系的合理运转也体现了营销人员在相关事务处理中的思政素养,是教学中的重要目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优良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它不仅决定了一个人本身所具备的人文修养,更反映了其在该专业领域的职业素养。故教师在课程指导的过程中,可利用情境导引,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实际案例为情境背景,并在其中融合思政元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沟通交流的同时能够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
例如: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将教学方向分为几个大项,一是以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为主的潜在客户接待、汽车介绍以及安排试驾、后期交流谈判等,让学生在情景演练中进一步熟悉基础业务,同时认识到基础技能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白从小事切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道理。二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能力为核心的汽车销售、保险、售后、理赔等业务的模拟操作,这一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在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同时也能有效锻炼自身的沟通能力。三是设计汽车营销实务中较常出现的突发情况,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模拟场景,在其中设想不同的解决方案,有效发挥自身的沟通协调、应急处理能力,发散自身思政思维,以思政视野看待营销问题。
三、落实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于实践中发散思维
在高职专业学科的学习中,实践活动的开展尤为关键。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一项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有效掌握理论知识,知识的迁移运用才更为重要。汽车营销体现的不仅是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更彰显了大国汽车业的创新发展。而创新与实践也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何将所学知识有效运用于实践是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这门课程的价值所在。所以,相关教师在开设汽车营销类课程时,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核心价值,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散思维,落实营销实训活动和相关的调研考察学习工作。
例如:为使课程教学更加贴合现实的汽车营销活动,教师可以在学习任务设计上以场景模拟的形式构建实践活动,像模拟4S销售企业经营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充当各种职务;又如工作展厅的策划。这些实践性较强的活动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特性,通过观察他们在模拟环境中的实际表现,也能看到每位学生身上存在的职业闪光点,包括思政道德修养、专业技能水平等职业综合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市场调研,从现实生活案例入手,去分析和考察汽车营销市场的真实环境,从而反馈到课程学习中,帮助自身找到更合适的学习方向。
总之,在高职汽车营销类课程的学习中,离不开理论的精研细磨,离不开思政元素的融合,更离不开实践调研的开展,只有落实好这三项,学生才能打开通往汽车营销知识学习的下一扇大门。相关教育人员也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引领学生在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俞海红.基于微课的汽车营销类课程改革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9(23):45-46.
[2]熊金凤.高职汽车营销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81.
[3]陈红.OBE教育理念下汽车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