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冰
莆田市荔城区新度中心幼儿园
摘要:幼儿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幼儿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重视对幼儿实施良好的教育活动,能够提升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培养幼儿形成学习兴趣。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为贫乏,难以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因此必须要开发新的教育资源才能够对幼儿教育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缩小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幼儿教育水平的差异。自然资源是农村地区最为丰富、真实的教育资源,是现代城市所缺少的教育资源类型,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自然资源;幼教活动;运用策略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阶段是各种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重要形成时期,是学生今后学习活动的开展基础,因此必须要重视幼儿教育的开展质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速度慢、起步晚,从而影响了教育质量,使得农村幼儿教育出现了形式化的问题,加之农村地区家长和教师的幼儿教育意识较为落后,进一步制约了幼儿教育体系的完善。幼儿教育回归生活是当代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新观点,可以让幼儿和生活进行更加紧密的接触,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地区拥有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作为幼儿教师应当认识到自然资源在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优势,采取合理的手段将其应用在幼儿教育中。
一、农村自然资源在幼教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减少教育成本投入
农村地区教育资金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难以为幼儿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也限制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幼教活动效率。自然资源的应用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从而减少了在幼儿教育中的成本投入,同时还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自然资源可以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也可以作为改善教学环境的材料,在幼儿教育中可以有多样化的用途,可以减少幼儿教具方面资金的投入,缓解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压力[1]。
(二)提高了幼儿教育质量
幼儿教育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自然资源的应用则可以有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使幼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生活化教育是当前主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可以加强教育活动和生活的距离,减轻幼儿的学习难度,促使幼儿形成学习兴趣。自然资源来源于生活,并且和幼儿接触最为紧密,通过自然资源的融入能够直接提高教学效率,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除此之外,自然资源中有不同的动物和植物,他们都是带有生命的生物,通过对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可以让幼儿正确认识生命,从而强化生命教育效果,引导幼儿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积极心态。
二、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措施
(一)创设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环境
环境会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提升幼儿教育效果应当对教育环境进行调整和改善,使幼儿能够在无声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在教育过程中均属于重要的资源,合理利用环境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2]。
自然资源是创设幼儿教育环境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教育主题或者不同的季节变化让幼儿自己动手寻找自然材料对教室环境进行装饰,可以使教室环境变得更加温馨,也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农村地区可以用来装饰的自然资源角度,例如常见的种植蔬菜,包括辣椒、茄子、葫芦、土豆、大蒜等,这些蔬菜都拥有不同的颜色,对其进行组合搭配可以形成色彩丰富的道具。同时在秋天选择这些蔬菜进行搭配可以带来收获的意味,让幼儿可以认识秋天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了解不同蔬菜的名称和特点,提高幼儿的生活经验水平。在布置环境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教幼儿如何将狗尾巴草编织成为各种不同的动物,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
(二)在区域活动中应用自然资源
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活动类型,通过结合幼儿园的场地特点,设定合适的活动区域,能够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区域活动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还能够落实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进行各种操作活动的环境,对于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有重要的积极影响[3]。自然资源可以作为区域活动所使用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园可以向幼儿提供具备农家特色和自然特色的操作材料,突出区域活动的个性化特点。例如,在春季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采集野花和小草,用 不同颜色的花朵和小草制作美工作品,并选择优秀的美工作品展示在区域活动环境内。在夏季可以让幼儿选择瓜果蔬菜制作手工品,如选择黄瓜制作玩偶等,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促进手部肌肉的 发育。秋季让幼儿收集各种落叶、秸秆等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让幼儿进行创新性的发明,以小组为单位创作手工艺术品。自然环境提供的材料多种多样,并且可以不断的更换,不会让幼儿出现腻烦的现象,从而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当前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幼儿阶段也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让幼儿真正的接触到自然,从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好,不仅可以对幼儿进行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形成喜爱自然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前往小溪观察鱼虾,了解水生生物和植物,或者在春天带领幼儿观看农民农作,让幼儿了解农作的方式,从而培养由于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在秋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秋收,并在秋收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幼儿认识不同的农作物,讲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提升幼儿的农业知识水平。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应当重点对幼儿实施安全保护,开展安全教育,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避免出现摔倒、误食的问题[4]。
三 结束语
农村幼儿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环节,只有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才能够促使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因此如何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成为了农村地区教育事业所发展的重点。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应用可以减少教育成本投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对于推动农村幼儿教育 不断进步有积极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自然资源为幼儿创造更加适合学习和活动的环境,将自然资源作为道具,或者利用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开展实践活动。幼儿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应用优势,将其合理的应用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唐一兵.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视野下的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J].启迪与智慧(中),2020(12):11.
[2]陈洁汝.让幼儿在农村自然资源中自主游戏的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02):7-8.
[3]顾萍.农村自然资源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1):151-152.
[4]颜友华.运用农村生活资源,构建高效幼儿课堂[J].教育艺术,2020(12):73-74.
[5]窦文泽.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美术能力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0(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