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如何合理提问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 崔积成
[导读] 本文研讨了课堂合理提问的问题,主要通过课堂实践和理论学习来研究
                                  
        崔积成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城关中学   713500
          [文章摘要] :本文研讨了课堂合理提问的问题,主要通过课堂实践和理论学习来研究。课堂上的合理提问,必须做到整体阅读,抓住文本重点、精心设计主问题、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追求多元化答案、把握好提问时机等。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在现代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科学合理的提问,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合理提问    文本重点   主问题   开放式提问    把握时机
        我们发现,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经常是让学生不知所云,无法回答,究其原因,还是老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研读,备课不充分,课堂问题设计不合理。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科学合理的提问呢?
        其一,抓住文本重点,提问指向明晰。教师应该在课前反复阅读课文,把握住文本重点,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价值。比如针对文本主旨深入探寻的问题,或者针对文章表达形式的问题、感悟文本情感的问题等。一方面,不能问得碎,问得散;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提问时,不要让学生产生歧义,跑题,浪费课堂讨论。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时提问:雨果是哪个国家的作家?他有哪些代表作?你读过他的哪部作品?感想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前两个答案在课文下的注释里有,后两个本不该提问。但教师的提问,却将学生的思路带到文本之外的作者和作品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与文本学习重点也不一致,造成学生学习精力的分散。
        其二,精心设计“主问题”,整体阅读深探究。“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问题或提问的出现,要力求做到能引发对全篇文章的深入阅读和理解。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做“思维体操”。但同时也应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不提偏题、怪题。如:《故乡》:通篇浏览课文,你能用一个字概括此次回故乡,故乡给我的印象吗?学生回答是“变”字,即人变了,景变了,情变了。然后又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引导学生经过探讨得出,是旧社会的压迫和封建等级观念、等级制度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可怕的隔膜。围绕一个“变”字,就串起了《故乡》的整个阅读品析过程,串起了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的内容的探究欣赏。这样的主问题设计,其实都是学生活动的设计,都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设计,都是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对话活动设计。这些问题把提问变成了课堂小专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和深入思考。
        其三,留足思考时间,切忌早给答案。

课堂上学生听到教师的问题后,需要先思考一下,然后进行语言组织,再举手回答,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教师的问题具有一定难度,学生还要仔细地阅读文本相关内容,寻找相关联的回答要点,这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教师提问后,一定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很多老师的公开课上,学生还没有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地用多媒体课件给出问题答案,根本无视学生的尊严和权利,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回答,或是回答不正确,只是因为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还没有达到。大部分学生读了一遍课文,无法概括出其中的核心要点,此时要让学生说出课文所讲的有关知识,此种提问时间点可以说是不太合适的。如果学生读过两三遍课文之后,教师再提问,效果就会好一些。
        其四,提问适度开放,追求多元答案。开放性就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唯一。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学生的想象力。单一的提问方式,局限于文本自身的提问路径,让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与文本相关的问题内容是必需的,但除此之外,如果换一个视角,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不但能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活。例如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两个开放性问题:第一,你在阅读小说后,最能记得的是孔乙己的什么?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阐述。此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孔乙己这一形象逐渐立体化地呈现出来。第二,文章中以外的人对孔乙己最能记住的又是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探寻小说的主题。这样的问题虽然也是立足于文本,但有了一定的开放空间,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也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五、提问把握时机,直指问题深处。孔子说:“不愤不启,不启不发”,说的就是在教育学生时要准确地把握好时机。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把握提问时机,切忌随时、随意的提问。从教师授课的角度看,课堂上提问的良好时机大致在:老师在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容易发生误解、歧义处;学生特别感兴趣且与课文关系较密切之处;容易影响学生的态度和学习方法之处。从课堂教学的时间来看,恰当时机是:在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时;在学生对教师讲授迷茫时;在需要学生对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究时;在学生情绪高涨,心思有些不受“控制”时;在学生情感低沉、精力涣散时。把握好时机的提问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总之,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在现代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课堂的实际情况, 运用提问技巧,做到因景而异,因人而异地设计合理的课堂提问。同时,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 按照认知规律不断提高提问能力, 从而让自己的提问综合趣味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命力,让学生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知识,提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君《潜心会文,删繁就简——从<故乡>的主问题教学说起》[J].教师,2010(25)
  [2]肖培东《我就想浅浅教语文》   [J]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