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12
摘要:高职学校以对学生的专业职业技术能力素质培养和应用为核心,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就业目标为基础和前提,以综合技能素质为教学主线,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框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引进企业的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机电;课程体系
一、引言
对于高职学校来说,校企合作是通常的合作发展模式,同时,工学结合的发展办学理念,充分发挥了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让高职学校的所有的师资力量以及课程资源都能够建立以“企业引领、工学结合”的培养制度来作为一个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在这一个体系当中,需要去落实课程的目标。了解“校企结合”的专业性建设的模式。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对新型人才进行培训。
二、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同学们可在校学习两年半左右,余下半年时间安排同学到其他相关企业的顶岗实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了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分三个层次开展,即基本知识学习、职业技术知识学习及顶岗实习。由专任班主教师与相关企业及其他相关专家共同展开调研,以工学相结合的模式为重点,共同讨论并拟定人才培养的实施办法。
(一)基本的学习阶段。
在高职学校当中,学生在第一个学年阶段,所主要是学习一般基础的课程,如英语、机电、电脑等相关课程,都是需要学生进行掌握和熟悉的。同时,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必须的基本知识,并且具备了现代化企业全体员工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综合素质之后,接下来的学期当中,学生就需要对该专业的认知和理解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且学校还需要安排学生到大学院工作实验室的研发生产人员实习车间和合作企业,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从事机电技术。同时,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对该专业的应用领域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认识。使得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了兴趣。最后到了大四的学习时期,这一院校就需要开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的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在学校期间,学生也主要是需要通过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科目的考试,取得一个相应的级别证书,测试一个基础班时间内所学的知识水平。[1]在假期,学校一般都会特别安排大量的学生到外地参与一些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了解公司和企业对于机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确定将来习方向和目标。
(二)专业技术知识学习阶段
在这一年当中的第一个学期,学生需要从头开始在高职学校当中继续学习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基本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本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以教研室为主要依托,实施了理论联系社会实际的教学方法。在这个阶段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必须要求具有对于设计简易零件和基础电路的熟练,计算机画图的能力,操作普通机床的能力,以及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基本技巧。通过本次培训和鉴定各级技能考试,学员均可获得普通车床和钳工高级技能等级资格证书。在第三学年第一个毕业学期即将进入专业技能研究开发阶段,安排了学生们进行一些理论与实践相有机结合的专业核心模块学习,在此阶段当中,学生需要完成相关专业技能的掌握,训练自己所处专业技能领域的各种核心技能。
(三)企业岗位培训管理阶段
通过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得学生熟练掌握了机电产品的制造工艺、机电设备的操作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工作技巧,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并通过工作解决了遇到的实际困难问题,检验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推行“校企联合办学”专业建设模式
机电一体化专业采取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引进工学结合。同时,还需要依照着学校内外的实训基础,去不断的开诊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按照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模式,由学校自主提供工厂,合作企业向客户提供必要的设施,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根据企业自己生产的车间规范,建立一个机电产品的装配和调试技术培训班,模拟企业实际的生产情况。经过多次校企合作,挑选得到一批有知名度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参加对学员的培训指导。校园实习将大学生校园毕业岗位实习相互结合起来,以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课程为教学载体,通过具体的课程项目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职业责任意识,使得在校大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素质,并且成为自己在企业中的一份子。成为企业的一员。学校和其他企业部门应根据自己在职业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及其相应的综合素质,共同积极参与,制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制订一套以职业技术能力培训为主要基础的教育课程结构,建立一套以职业技术能力培训为重点,注重自身专业技术素质培训为主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体系。
四、优化课程内容,构建一套以机电控制的综合技术
为教育基础的"平台和模块"教育课程框架把电气类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重新组织形成以提高维修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综合能力教育为主要目标的专门技术培养和提高维修机械电工综合技术能力的专门电气类教育课程。重新构建成以机床电气控制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培养维修电工综合能力的电气类课程。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以实际岗位操作任务为主要专题任务,构建与该专题任务相关的学习环境,然后将与该专题任务有关的知识和技巧贯穿于整个专题任务完成过程中。为使得大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独立地完成一个典型的作业任务,根据由浅入深的作业原则,对 c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通用机床进行维修与调试,电机的调速系统及其生产线等都进行了先后的设计与研制。手推车充放电式 plc 机械控制恒压供水系统,自动分选系统,信号灯式 plc ,?plc 及变频器的应用等专业工程课件教学过程,从所掌握的学习状态、电机调速原理、?plc 基本指令、步进指令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电控系统的设计。培养与提升学生 plc 设计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各种功能排列顺序和实际运行应用。以机电设备和相关产品为主要载体的建筑设计与学习课程,将传统的教、研、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与实践有着紧密结合。采取双证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汽车维修电工、电器设备安装、PLC系统等中等职业技能鉴定。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2]采取双证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汽车维修电工、电器设备安装、PLC系统等中等职业技能鉴定。毕业生们在进行一次本科毕业资格考试后,可以被分为两次获得相应本科学历资格证书和获得相应的技术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结论:以上就是针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相关内容进行的论述。简而言之,对于切但来说,企业单位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培训,让学生能够先将自己专业的知识内容充实起来,学习到位。随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实践,去将自己所需要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一个课程体系是十分重要的,需要高职院校从各个角度出发,将机电专业完美的结合出来。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去对自己制定出来的课程体系进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丽萍,曹丽娟,王平."企业先导,工学结合"高职机电工学融合工程技术专业相关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制度培养体系教学改革的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和教学实践[J].课程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国传统的学法与教师研究,019,000(011):8-8.019,000(011):8-8.
[2]何美桂.以机电工学相关性结合理论为方向指导的现代我国普通高职与机电专业融合工程一体化教学专业课程理论与应用实践性结合教学本科课程的整体改革[j].2011年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本科学报,017(0):68-69.017(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