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农村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亓伟
[导读]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亓伟
        山东电子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提高和移动电话的大面积使用,电子商务从城市逐渐走到农村。低成本、高效率是电子商务的优点,通过互联网信息管理平台,能够顺利完成任何地点的实时交易,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农产品贸易与电子商务模式的结合,有效地降低了农产品交易的运行效率,增加了农产品市场的获得利益。由于管理模式和生产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成为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着力点。即使农村与城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电商市场还处于未饱和状态,农村电子商务仍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具有很强的可发展性。本文就大数据时代农村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产业
        引言
        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全球的信息技术都在迅猛发展,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作为落实精准扶贫、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要载体和加速器,在区域经济、县域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后疫情时代,创新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构建农村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体系,有效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以期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建议。
        1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义
        随着一系列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近年来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民早已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后,人们开始谋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将当地特色产品和技术推送出去,为全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的盛行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人们不单单是买方,还可以自己开店,做一名卖者,从中获取一定利益,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尽管农村电子商务的经营和管理体制都不够成熟,但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农民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这种模式的产业结构正逐渐走向更大、更广阔的市场。农民运营电子商务平台时,从商品的生产、管理到出售,流程比较少,节省了一大笔费用,且利用节省的费用可以给买家优惠,实现双方互惠。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为农产品开通了一个绿色通道。
        2大数据时代农村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2.1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
        由政府组织专门的电子商务课程培训,鼓励本地高校结合地区实际开设相关课程,在相关行业组织培训优质的电子商务人才,对农村电子商务工作者进行专业化训练,提升销售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思路,从需要对培训对象进行认真筛选,不追求数量多,而追求数量精。”制定引留人才的相关政策,鼓励电商人才留到农村,改变农村人才缺乏的局面。
        2.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新农商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资金投入,尤其是要在当前5G时代的利好环境下加强农村网络覆盖、通讯设施、电子装备、仓储、物流设施等配套体系建设,强化确保乡村交通、水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完善选点布局,由县及乡入村的层次性逐步突破,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突破壁垒,不断扩大提升乡村新基建的建设和农村信息网络覆盖辐射范围,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3持续加大投入,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要素支撑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优良的环境条件,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最基本的网络环境不够成熟,农村还没有做到家家通无线网、村村有信号塔,村庄与村庄的无障碍交流没有完全实现,村庄与城市的连接受到严重影响,信息传递方式落后,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等,需要相关机构构建健全的农村互联网体系。一个完善的互联网环境应集网上支付、缴费、物流追踪、产品售后和信息反馈于一体,进而快速有效地推进当下农村电子商务产业转型,优化农村电子商务产业。


        2.4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统一标准
        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坚决打击同价不同质的现象。对农产品生产技术进行完善,以追求更好质量为标准,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依托互联网,结合企业智能化管理物流服务体系,建立起统一的产品商品溯源系统,实现所有中国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都有记录可寻,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2.5转变发展理念,推进农村经济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展
        众所周知,思想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农民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进程,商家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及时调整电子商务产业结构。另外,当前大多农村电子商务商家都只看眼前的利益,缺乏品牌塑造意识,无法及时发现整个产业链中存在的隐患,最终走向无法挽回的余地。因此,想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价值产业格局,人们应把眼光放长远,先付出,再寻求收获,准确定位产品,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进而建立全面、可追溯的安全管理体系,让人们买得放心。
        2.6强化公共服务,提升政策扶持
        强化物流网络系统设计搭建,完善新农商物流网络系统,拓宽新农商物流服务工作范围,加强“最后一公里”服务;夯实乡村存储库房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县域的冷链系统建设;注重新农商服务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延伸,引导广大农户掌握初级加工技术,加强产销对接,帮助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同时,结合新农商发展的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及时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填补新农商相关事务的立法空白,尤其是保护农民利益方面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推陈出新,制定的政策法规要体现出时代性、时效性和可行性。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农民从事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保证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2.7建立农村电商产品质量标准子体系
        质量标准子体系则是农村电商标准体系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保障相关平台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无论平台在流通子体系中选择何种方式,农村电商产品都是从产地直达消费者手中,中间没有分发商的筛选和成本提升。因此,掌握农村电商质量标准子体系,就需要在“出厂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在“出厂一公里”方面,需要在农产品和工业品发货前进行全面安全监测,并对相关产品的产地、投入品、营养标准、产品质量和包装标识等进行标准规范,并且提供与电子商务直接关联的产品等级标准、溯源标准和描述标准,以二维码形式进行打印,方便消费者查阅涉农产品质量信息。在“最后一公里”方面,要联合物流企业进行严格排查,保证农产品和工业品信息与出厂时一致,并且赋予快递运输员一定的权利,对产品质量进行最终审核,必要时可以拍摄交货视频,以避免后续纠纷,从而实现涉农产品质量的全流程监控,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产品质量要求。
        结语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一定优势,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农产品的摇篮。基于此,农村地区的相关人员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将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并带动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此外,政府部门还要从根本上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提高当地居民的电商技能,强化绿色产品品牌塑造意识,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忆,许应楠.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天水、贵州铜仁为例[J].电子商务,2020(6):10-11.
        [2]王鹏.解读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商讯,2020(7):183.
        [3]王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9(7):15-16,20.
        [4]韩舒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巴林左旗为例[J].农家参谋,2018(21):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