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弥补办法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刘春贞
[导读]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刘春贞
 
        夏津南城镇中学   山东  德州  253200


        摘要: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扮演了无可取代的角色。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因此,为了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切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客观分析了学困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希望以此改善教学情况,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家庭;教育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原因累积作用的结果。无论从成因还是从解决的途径考察,家庭教育因素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从学困生的表现特征以及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力图找出解决这一困扰基础教育问题的方法来。
        1新形势下学困生的新特征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迭代进步,各类社交媒体、自媒体方兴未艾,海量的资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学困生的成因与表现,在新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对青少年来说,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网络用不好,网络社交方式广泛兴起就极可能引起学生学习专注能力减弱。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正在削弱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的学习专注力。二是传播视频化的兴起对传统的纸质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如果学生沉迷于传媒资讯视频化,就会引起学习能力减弱。传媒资讯视频化视觉冲击力强,易于吸引包括学生在内的受众的眼球。视频化的现代传媒对学生课外阅读形成了很大冲击。课外阅读获取方式的变化,以及阅读量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网络和全资讯时代带给学生另一个消极变化是表达和书写能力的减弱。纸质阅读方面,学生很容易理得清情节,但是难于表达主题和思想。相应的书写和书面表达能力也受到影响。书写能力差是相当部分学困生的典型特征。三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教育功利化的错误想法加剧了学生学习行为失范。学校方面,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的减负措施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违规补课屡禁不止,学生作业任务仍然繁重。大量的补课和作业负担,侵占了学生拓展兴趣的时间与空间,加剧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厌学情绪,有些甚至陷入“越补越差,越差越补”的恶性循环。家庭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部分家长格外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品行修养、行为习惯、人格养成等家庭教育内涵。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失范正在成为影响学习质量的突出因素,相当部分学生不能有效规范自身学习行为,也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
        2学困生的家庭教育现状
        2.1家长教导能力不足,对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
        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低,这就导致他们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不懂如何与孩子相处和交流。再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工作是学校的责任,与自己无关,所以只关心孩子成绩好不好,而从来不反思为什么孩子不爱学,没有深入了解成绩差的原因,更不知道去关心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动向。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应付九年义务教育就行,毕业后还是外出打工,对他们的学习情况漠不关心。


        2.2家庭教育观念落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很多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多的只能简单是说教,缺乏足够的耐心;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只是简单地问一句“完成作业没有?”“这次考试多少分?”,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下滑,就会不由分说地责骂甚至动手惩罚,而没有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学困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基本达不到要求,这实际上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直接关系,家长落伍的教育观念,再加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直接后果就是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听课,考试成绩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
        2.3环境欠佳,缺乏浓厚家庭教育氛围
        一些家庭的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或者父母离异,导致孩子处于不安定的家庭状态,内心感到恐惧、烦躁,很难保持好的学习状态,自然成绩也不理想,甚至造成人格缺陷,对学习和成长非常不利。另外在学困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由爷爷奶奶照顾,必然存在思想上的代沟,老年人不能帮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缺乏家庭教育的氛围,只能让孩子在学习上放任自流。
        3学困生的家庭教育改进建议
        3.1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对于提高孩子的成绩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要让家庭教育发挥最大作用。在学校牵头下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学习交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建立交流平台方便家长之间经常分享教育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要邀请家长参加公开课,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案,通过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家长的支持与鼓励下,全身心地投入活动。
        3.2改善家庭的教育方法
        有趣且高效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与习惯的前提基础,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再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更不能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成绩,而是要重视激励教育,通过奖惩结合的方法,维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家长要耐心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避免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提高学习能力。
        3.3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良好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和好习惯,这对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大有益处。对于一些存在性格缺陷的孩子,或者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家庭成长的孩子,教师更要多与家长沟通和联系,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分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他们减少学习的排斥感,逐步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对自身的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也要对家长负责,有义务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家长力所能及范围内辅导孩子,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助力孩子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瑞娟.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因材施教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23.
        [2]马帮恒.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困生进行精准帮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4(S1):73-74.
        [3]周颖.从学困生成因看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现代教育,2014(08):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