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平台对于高校思政建设的 优化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杨亚
[导读]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学习的主要平台

        杨亚
        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 315100
        摘  要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学习的主要平台,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本文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平台对于高校思政建设的作用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出构建一个全新思政工作方式,并对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后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分析,探索思政课程在新媒体平台中所体现的优势。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
        
        “互联网+”作为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是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交流的最重要平台,而新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交流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在用户中,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建立了强大的信息资源体系,而且这一现象使得对大学生的培养产生了新的变化,从传统课堂教学逐步转变成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也包括对于学生思政教育方式的转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平台对于高校思政建设的价值体现
        1.新媒体平台可以丰富学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方式
        新媒体平台在信息传播渠道上的全方位、多角度,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点缀了丰富的信息色彩,也为教育思政的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提供了新方向。
        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方面可以了解到,互联网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微信、微博、QQ等大众社交软件所具备的自由、开放、共享的媒体属性深受学生喜爱,这些平台为大学生之间互动沟通、交流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借助新媒体平台支撑,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应用多种媒介语言帮助教师们更及时、声入地了解学生内心世界,针对性地服务学生热点、焦点问题,为其学习生活提供优质内容。并且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也更符合教育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2.新媒体平台可以拓展学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渠道
        当前时代下,微信、QQ作为主要交流媒介促进了信息咨询的快速更新。同时,这些主流媒体平台又可以使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媒体”。通过在“自媒体”平台发布作品,只要得到认可或者共鸣就会得到传播,甚至可能产生舆论,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利用好新媒体平台这一特殊性尤为重要。
        通过对当前大众新媒体平台类型、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微信、QQ作为小众、精准媒体平台的代表之一,使大学生可以即时通信和朋友圈、空间互动等方式开展信息传播活动。“微博”以其多元化和平民化的特点成为大学生们沟通交流的主要聚集地,而微信公众号以其分众化、圈子化特点,在用户中形成阅读共同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抖音”、“快手”等平台以其“快”、“趣”、“微”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且丰富的信息资讯,占据着较高的使用率。通过对这些平台特性加以利用,可以丰富学校思政教育本身的内容。同时,通过对各媒体的运用使得思政教育开展的渠道更加丰富,更加贴合学生的发展。
        3.新媒体平台可以提升学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效果
        传统思政教育中,教师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思政教育活动时,往往只能做到简单的理论教育,无法让学生真切明白思政教育的真正内涵。而“互联网+”时代下大量新媒体资源的出现,使得思政教育开始从单一走向纷繁,不仅缓解了课堂老师对于思政教育踌躇的窘境,还能调动学生对于思政学习的热情,提高了他们对于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且使用新媒体力量打破学生对于传统思政教育的隔阂,使他们从被动受课变为主动接受,进一步发挥了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二、构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平台对于高校思政建设新的模式
        1.改革教学手段,强化全员参与
        将新媒体平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首先要掌握好不同媒介语言的特性,也就是要掌握每一个新媒体平台特点,这就要求课程设计者在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新媒体平台时,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将新媒体平台当做一个简单的展示工具,将课程理论直接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上,而且在内容编辑方面也不够新颖,缺乏创新,学生即便是浏览到了也不会细看,损失了一次传播的机会。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同思政教育的联系,需要创新课程思政的讲学内容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还需对大学生进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内容的普及,多方面,多维度的帮助学生认识思政教育,理解思政教育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这样,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助力,课程思政可以做到全员普及,全员参与。
        2.优化教学方法,推动全面融入
        “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程尤为重要,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对教师而言,考虑到新媒体改变了以往思政教育的课堂模式,在教育方式及教育理念上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时往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内容选取方面需要从实际出发、抓牢细节,从小事中提炼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演绎思政理论。同时,在检验学生实践成果方面,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通过言传身教、情理交融的方式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发散学生思维,借助新媒体平台多元传播能力,更好推动教学创新和发展。对学生而言,新媒体平台作为学生获取咨询的重要平台之一,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广阔的渠道,而且将课程思政纳入新媒体平台可以使学生从传统课堂被动教学转变成网络多元互动学习模式,积极主动投入思政教育中。
        
        结论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建设融入新媒体平台,借信息时代潮流将会推动思政教育不断向前。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平台只是一种用于教育辅助的工具,课程思政的核心还是应该归结于教师对于思政课程内涵的把握,主动结合当前学校实际和思政教育机制体制,不断更新、优化思政教育路径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发挥思政教育在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这样既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也能够促进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时代“旋律”的把握,更好地塑造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喻国明,刘旸.“互联网 +”模式下媒介的融合迭代与效能转换[J].新闻大学,2015(4):1-6.
        [2]张晓东.新媒体时代的知识传播要素及其模式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4):106-111.
        [3]王茜茜,张智武.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20(01).
        [4]欧阳光明,刘秉鑫.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及其建构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6(06).
        [5]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02).
        [6]周路明.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85(4):88-89.
        [7]孙鸿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方法浅谈[J].江苏高教,1987(5):18-20.
        [8]王仁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28-29.
        [9]梁宏.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7):17-19.
        [10]凌小萍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46-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