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瑾
成都市双流区黄水初级中学 610206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一直是初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却遇到了重重阻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极为薄弱,在学习中往往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因此,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研究方向,对如何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系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培养的学科,对学生整体素养及能力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正因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才更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寻找能显著提升与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方式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并针对常用的、可行的教育教学策略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2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学阶段的重要性
2.1 学习法律法规,约束并保护自己
初中生年纪尚轻,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更加淡薄。课改前思想品德对法律的介绍相对较少,学生们缺乏基础的法律观念。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们开始叛逆阶段,只有正确的进行法律指导,才能规范他们的自身行为,通过法律学习,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真正遇到对自身不利的情况,要及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意识
在教育期间,教师的引导和教育至关重要,该年龄段的学生,思想不成熟,价值观念并不牢固,只有老师的耐心教导和道德指引,才能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对自身及以后的发展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方法,摒弃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添加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多增加实例讲解,让他们能感受到书本内容在现实社会的真实存在,这样结合现实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产生思想共鸣,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多组织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怀,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用道德和法治的力量去启发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教育工作者观念落后
尽管教育部门强调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部分基层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递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缺失主体性,并且无法快速地接受创新教学。现代教学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具备创新教学理念,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课堂授课热情,在课堂上以命令或者说教的口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对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导致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提高。
3.2 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根据实际的调查显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叫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中的知识点,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记忆性为主体的科目,但是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背诵,而不是简单的硬背,这样根本起不到教学的目的,还会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呆板无力。
3.3 学生缺少课堂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是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其他学科上。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过多关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升学问题。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建设中。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学生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点记忆,老师只是一味地进行自我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记忆力水平降低,对知识点的理解尚浅。没有将生活化教学渗透到课程当中。无法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科知识共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降低,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4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
4.1 构建师生互动环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来构建师生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充分地提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新能力。当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问之后,学生会全神贯注地在课堂中学习,使得教师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节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促使教学相长。
4.2 结合书本教材,引入课外题材,提高学习质量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书本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比不上社会发展速度。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导我们的思想。想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在教育过程中,穿插社会热门话题和社会最新发展动态。结合书本理论知识,结合社会实际发展方向,让书本和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法律和道德内容不再空洞。这二者结合在一起,不但能让学生们巩固书本知识,还能关注社会形态,了解社会发展,增强主人公意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对以后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4.3 创设情境
创设情景,开展情境式教学,也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初中生虽然相对来说年龄较小,但是对于一些是非观念已经拥有一定程度的养成,对一些问题具有自身的看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创设辩论会的情境,来开展教学。例如,在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正方和反方,之后抛出辩题:“发展先进文化是不是只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发扬就可以?”叫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辩论,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阐述自己的理由,让一些平时在学习中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辩论中,主动进行发言,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辩论结果进行总结,引出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这种辩论赛的方式,实现情境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开展。
4.4 利用多媒体引入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重点教学,将一些生活化的案例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放映。不仅可以深化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通过影音图片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从而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与其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人民当家做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法律知识的教学视频,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人民当家做主的好处以及重要意义。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法制类型的节目。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生活化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当家作主的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讲授课本知识,需要不断地尝试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引领学生学习新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价值观,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为以后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菲菲.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2] 刘舒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3] 徐世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红色精神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4] 邹佳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亲和力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9.
[5] 裴华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