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东
浦江县龙峰国际学校 浙江 浦江 322200
摘要:所谓的地方课程就是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高。现如今时代属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小学地方课程开发以及实施带来更大的空间,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分析探究,意在充分发挥小学地方课程育人作用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
前言:
地方课程具备非常强的实践性,但是针对于地方课程教材而言,通常情况下只是具备一些可以借鉴的生活实例,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地方课程充分发挥作用价值,教师应积极针对地方课程进行开发以及实施。受到信息技术环境的影响,地方课程开发具备多条途径,同时使得地方课程开发效率以及质量有效提高,不仅如此,信息技术还能够有效帮助地方课程的实施,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分析探究。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地方课程开发
(一)根据民族历史文化,开发小学地方课程
我国具备五十六个民族,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喜欢与一个民族的人们生活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则导致不同的民族具备不同的历史文化。而针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人们就会逐渐习惯历史文化,自然而然历史文化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就会演变成为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同时严重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从民族的历史文化入手,这种情况下才能够保证小学地方课程的开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或者是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属的民族,自己所在的城市以及地区历史文化。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根据民族历史文化开发小学地方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在处于小学学习阶段学生认识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情况下才能够保证所开发的地方课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习特点。
(二)根据民族浓厚特色,开发小学地方课程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当中,每一个民族都具备十分浓厚的民族特色,因此,在开发小学地方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民族浓厚特色进行开发,这种情况下不仅仅能够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实现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通常情况下来说,民族特色其主要体现在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民风民俗以及传统手工艺术等等各个方面,由此能够看出,在根据民族浓厚特色进行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以及培养学生的热爱民族情感,以此能够促使学生将民族特色传承发展下去。在此基础上,教师想要做到更加充分的了解民族浓厚特色,那么就必须要借助网络技术的帮助,通过网络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搜索到更加全面的民族浓厚特色相关内容,以此有助于教师开发小学地方课程[2]。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探索与本民族相关的舞蹈内容或者是音乐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构建舞蹈课程或者是音乐课程,在此基础上需要配备专业的教师,这种情况下才能够保证课程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具备浓厚民族特色的舞蹈课程以及音乐课程能够使得学生从小就接触到本民族的音乐以及舞蹈,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升获得更加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解决民族音乐艺术以及舞蹈艺术失传的问题,还能够使得民族音乐艺术以及舞蹈艺术获得更好发展。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地方课程实施
(一)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地方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如今时代属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大领域当中,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网络等等已经在小学领域获得广泛运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地方课程,这种情况下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只有学生对于学习感兴趣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处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较为短暂,如果对于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就一定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做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地区都具备着十分丰富的民族特色,无论是风景名胜古迹,还是文物音乐舞蹈,都存在着十分丰富并且无穷无尽的地方课程教学资源,教师应深入分析这些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此做到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教师在实施地方课程,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尽最大可能上充分利用这些地方资源,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尽可能还原地方资源的真实场景,真实样貌,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不仅仅能够做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做到使得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在进行《竹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竹子庵的旅行视频内容,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做到拓展学生知识面。
(二)通过网络实现高效课外延伸,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但是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有限,不仅如此,小学地方课程具备非常强的实践性,单单仅是通过课堂传授相关知识,这种情况下则导致小学地方课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应注重课外拓展,通过课内以及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而达到资源运用的实效性、多重性。实际上,课内以及课外都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外则为课内的延伸,课内资源以及课外资源之间相互补充,以此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印象。但是针对于小学地方课程而言,想要保证课外延伸的高效性,那么就一定要借助网络技术[4]。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身参与或者是动手实践来完成课外作业,而学生在进行课外作业的过程中,由于生活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不够充分,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疑问或者是问题,这种情况下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完成课外作业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在微信群当中告诉教师学生的疑问或者是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接到疑问或者是问题,以此能够保证学生课外作业顺利完成,进而促使学生学习效果有效提高。由此能够看出通过网络能够实现地方课程的高效课外延伸,能够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总结: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是多方面的,可以开发的资源以及开发途径十分丰富,同时这些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教师一定要给予小学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高度重视,并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分析探究,以此才能够做到使得小学地方课程不断丰富、完善、充实,这种情况下能够保证小学地方课程取得良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树锋. 小学地方课程的实施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4):70-71.
[2]王英琦. 小学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J]. 新课程(小学),2019,(04):114.
[3]刘志勇. 电子白板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108-109.
[4]陆莉. 基于“主题任务”的小学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整合的探索[J]. 浙江教育技术,2015,(01):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