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魏书云
[导读] 近年来,网络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已经迅速在商务、娱乐、校园等诸多领域普及开来。

        魏书云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第二中学

        摘要:近年来,网络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已经迅速在商务、娱乐、校园等诸多领域普及开来。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所有人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会随之产生一定的负面和消极影响。那么,如何在错综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下,了解和把握中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并且正确引导中学生谨慎和规范使用网络是相关初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努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立足于这一现实问题,分析了当前中学生越来越沉迷网络,甚至网络成瘾的具体原因,并针对中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给出了一些疏导方法和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解决中学生沉溺网络的办法。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原因;疏导方法
        一、中学生沉迷网络的成因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对于所有未知的事物,他们都想要去探索。网络的出现使中学生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因为网络上有所有他们想要看的东西、想玩的东西,网络可以说是一个有力的吸盘,可以吸引所有的中学生都到他的世界里来,达成学生们的所有“愿望”。初中也是学生容易出现叛逆期的时候,这个时期他们可能会忤逆父母,与老师作对,而网络就成为了他们最好的朋友,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情感和问题在网络中倾诉出来。有些初中生更是玩物丧志,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每天就是玩游戏、看视频和网友聊天,学习成绩也是一落千丈,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二、网络环境给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一,不利于中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正常社交。中学生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非常容易造成社交能力薄弱甚至恐惧。网络世界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公平、平等,只是能够实现一种虚拟、理想的情感寄托,导致一些中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长时间下去,学生会缺乏真情实感,慢慢变得冷漠化,不喜欢与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人沟通交流,逐渐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不利于中学生道德意识和自身修养的培养。网络信息有好有坏,一些黑色网站和传销组织等频频出现,网络诈骗信息更是比比皆是,由于中学生本身发育还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进陷阱,上到受骗。同时,中学生仍然有爱玩、对新鲜事物好奇,童心未泯的特点,对于一些网络游戏根本没有抵抗力,如果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不仅会导致学业退步,而且会对中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最终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的孩子。
        三、网络环境下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建微信、QQ群,及时沟通交流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和腾讯QQ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每个班级的管理上,设置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能使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不仅方便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而且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具体的优势还体现在:(1)通过群聊可以提前告知家长孩子每天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做好准备工作。(2)微信群或者QQ群可以方便教师每天为中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不仅面向中学生,也是面向家长,能够让家长督促中学生学习。(3)QQ群里可以设置班级相册,用以记录和保存中学生们日常中学习各门课程的情况,包括中学生课前预习的画面、课上做习题的精彩瞬间、中学生交流讨论等等的情形,时时刻刻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变化,增加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


        2.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评价体系
        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初中各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灵活应对挑战和变化。从中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出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找寻更优异、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教育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从而使初中各科教学课堂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比如说,以往传统形式的分组教学,分组讨论,说起来是为了让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但是许多中学生却早就厌烦了此种教学模式,常常会借助小组讨论的时间去与本组或者他组的学生谈一些和课程内容无关的话题,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师的真正教学意图,而且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然而,这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采用一种被称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设备或者其他可以随时移动的教学终端来弥补传统的小组讨论形式的缺陷和不足。这些新型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让中学生搜集和查阅更多的学习资料,而且可以实现学生在网络上讨论问题,教师可以实时地进行教学评价,同时教师可以在平台的后台随时看到小组讨论的进度和质量,快速了解和掌握中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哪些知识大多数学生已经明白,哪些问题普遍引起学生的争议等等。
        3.家长发挥榜样作用,保证中学生上网安全
        在当前网络大环境的影响下,对于广大中学生的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为如果家长不及时学习新型的网络信息,那么在对中学生的教育中必然会产生代沟,这样的话家长和孩子之间必然会慢慢疏远,甚至会有矛盾。所以,作为中学生的家长,必须抛下一切杂念,虚心学习好相关网络信息,这样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中学生也会更容易接受,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必然会更加和谐,使家庭生活更加美好。但是,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必然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家长也要监督好孩子不要利用网络的方便性,去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家长要及时制止并给予正确引导。必须确保中学生的上网安全。
        4.教师需要加强中学生的情感教育,保障中学生健康发展
        网络成瘾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有些中学生可能是由于缺乏亲人的关爱或者朋友的陪伴而导致内心情感方面严重缺失,只能借助虚拟的网络寄托和发泄内心的喜怒哀乐。但是,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真爱与温暖。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借助教材中生动感人的语文课文去感化和填补这些中学生内心的空缺,营造出舒心愉悦、激情四溢的学习气氛,创设情境赋予课本中那些干巴巴的文字鲜活的情感和生命,或者经常去组织开展一些情感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让那些网络成瘾的中学生重新爱上课堂,重新燃起对学习的希望和热情。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课后辅导的时间,多多留意和关心中学生的心情和感受,多花一些时间与中学生沟通交流,不仅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更要扮演好朋友、陪伴者、倾听者的角色,及时了解中学生的内心所想所感,帮助他们饱含激情、专心致志地融入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树立中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得他们能够健康茁壮成长,取得优异的好成绩。
结束语
        总而言之,虚拟的网络空间蕴藏的信息各种各样,有积极的、正能量的一面,也有消极的、负能量的一面,因此,可以说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如果中学生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深思熟虑,客观分析后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正确利用于学习和生活,才不会导致沉迷网络,误入歧途。同时,教师要及时对中学生的网络心理进行疏导,关注中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确保中学生能够合理性、规范性的使用网络技术,家长也要注意耐心地指导和劝解,社会要建立健全网络监督管理机制,保证网络能够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吴永.浅谈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好日子,2019,(023).
[2]商秀荣、张腾芳、熊玲芝.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策略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1).
[3]刘愿芳.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20,(3).
此文为《邢台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01111,课题名称:《网络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