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燕
江苏省溧阳市中关村实验小学 213300
摘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之前作为“选学内容”而现在是新课程标准当中重要且必学内容。由此可见,估算的重要性。估算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作为教师,应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探究教师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展开策略
引言:估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分支,它有利于激起学生对数、对估算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数学标准对估算教学做出了很清晰的说明,数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估算教学方式,关注小学生的估算过程并做好估算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但是,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意识淡薄、习惯缺失、方法单一、估算误差大等,严重影响估算效果。本文通过客观分析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误区,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提供思路。
一、估算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估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所谓数感,就是人对数值的大小、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直接感受,它常常表现为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一种灵敏而强烈的直觉,并能迅速地做出判断和反应。学生数感的建立,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并建立起来的。估算对增强学生的数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2)估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估算,虽然不需要求出精确的数值,只要估计出结果的范围,而且所用的方法仍然是加、减、乘、除的运算及有关知识,但是估算必须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猜测、推理、思考和运算等等,它是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常常先依靠直觉思维、生活常识从整体上把握目标,然后再依靠逻辑思维达到目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估算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估算能使人体的左右脑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数量的全局性和概括性的认识与把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整体化思想,养成整体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估算可以培养学生概括性、整体性地认识和理解计算的结果,并且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展开策略
(1)锻炼学生估算意识,模拟估算情境。
估算意识是提升估算能力的前提,数学教师首先要让小学生从思想意识上重视估算,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估算的实用价值,为小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比如,在讲《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过程中,为了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技巧,数学教师模拟估算情境,让小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加减法估算。如爸爸带了100元去超市,要买一个水杯18元,电炒锅59元,洗发水17元,问爸爸带的钱够吗?有的学生直接进行计算18+59+17=94(元),所以爸爸带的钱够用。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在超市购物估算会更快捷,方法是将18估算成20,将59估算成60,20+60=80(元),还剩20元,买洗发水的钱够了。通过生活中的估算,使小学生对估算产生浓厚的兴趣。
(2)教会学生基本估算的方法
估算根据算理及日常生活对事物的数量及结果做出大致推算,它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具备多种估算的方法,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近似的口算。估算作为一种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应有的技能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具体情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这样就可以通过估算检查得数是否合理,有效提高学生估算的速度,而且也是提高估算技能的重要途径。
(1)凑整法估算
这是估算中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四舍五入把数看成整十或者整百的数,再进行加减乘除。例如,估算501+398把501看成近似数500,98看成400,约等于900。这种凑整的方法,在估算中用得最多,估算的效率最高。
(2)大小协调法估算
在估算中,如果两个数都往大了估或者估小了,结果往往与准确的结果相差甚远,为了更合理,可以一个数估大一些,另一个数就估小一些。例如,估算 501+398把 501看成近似数 500,398看成 400,约等于900,就是把501估小而把398估大了。或者折中的方法也可以一个数估,另一个数不估。例如,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8×29可以估成8×30=240,比10×30=300要合理得多了。
(3)口诀法估算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来进行估算,一般适用于除法估算,用口诀把除数乘一个整十或者整百的数,使积最接近被除数。例如,估算 403÷6,因为 6×70=420(六七四十二),所以403就不是看成400,而是看成420了。
(4)进一法和去尾法估算
我们一起来看看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题目: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2.5÷0.4,0.4×6=2.4,还剩0.1千克,所以得数6要加1是7,根据实际情况是7个瓶子,这种情况是进一法。又如,小明用彩纸折纸飞机,每5张折一架,34张纸可以折几架?34÷5,5×6=30,得数应该是六点多而不到 7,从实际考虑剩下的两张纸也不能折一架飞机了。所以,去掉尾数,就是6架飞机。
三、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
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不同,小学生在能力和思维模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估算也持有不同的观点,即便是对待同一道题,他们也往往会提出很多算法。在这种时候,教师不能粗暴打断或者直接否定,而是要尊重每位学生的看法,并通过引导和验证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提出的方法是否可行,进而使其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个体差异看起来给教学增加了困难,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此种情况也会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丰富、算法更加多样化,对于教学也有一定益处。所以,在估算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尊重学生个性,并有意识的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利用个体差异来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更多的估算方法打下基础。举例来讲,对“47+17=?”这道题,有的学生选择通过“50+20”的方式进行估算,但有的学生选择的算法则是“45+20”,同时也有其他学生觉得“45+15”可以更快得出结果。上述三种估算方式均是可行的,学生提出这些算法,就意味着其进行了思考,这个时候其学习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教师应抓住时机对教学效果进行强化。所以,当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提出不同观点的时候,教师需要做的是对学生敢于表达、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做法表示肯定,并引导他们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选出最优算法。上述做法有助于学生个性的保留,同时也可以使得教学过程不再单调和枯燥。
结束语:
在倡导“有用数学”的教学环境下,估算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经常给学生提供创设估算情境和估算的机会,培养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掌握估算的策略,让学生慢慢喜欢估算。让他们估算越来越准确,估算方法越来越高明,教师也会从中收获意外的惊喜,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东芳. 关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内涵与实施方法探析[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2):324.
[2]周义敏.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9):0066-0066.
[3]王左秀.浅析小学数学中高段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4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