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活强 洪奇标
清远市第一中学 广东清远 511500
清远市第一中学(简称:清中),建于1928年,由北伐名将陈可玉将军所创办。原校址位于清城松树岗瑞峰古书院的旧址上,2013年搬迁至清城区东城大学路6号的现址上。是一所有近百年文化浸润,当下生机勃勃、发展迅速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也是一所本地区的基础教育龙头学校。
绿色、书香、文明是清中的办学底色,也是学校“全优教育”卓越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项靓丽品牌。绿色、书香、文明,诠释了清中办学内涵螺旋上升发展的阶梯。谓之绿色,是因为清中的校园生态绿色、办学行为绿色、学校文化绿色;谓之书香,是因为学习环境浸润着书香、生活环境充盈着书香、校园空间溢散着书香;谓之文明,表现在师生精神风貌文明、日常行为方式文明、思想意识特质文明。
一、绿色学校夯实发展基础
1、绿色学校的认识与定位
“绿色学校”这一概念,是1996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首次提出的。它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绿色,象征着春天和希望,象征着生命和活力,象征着茁壮成长的中学生和蓬勃发展的学校教育事业。绿色不仅是时代的主题,更是可持续发展的象征。创建绿色学校不仅仅只是绿化环境,更重要的是以一种回归自然的方式焕发生命的活力,去孕育一个个绿色的人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和谐发展,让校园成为学生放飞希望的沃土。绿色的教育,不仅符合课堂改革的主旋律,更是符合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绿色学校是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是21世纪学校环境教育的新方法。
2、绿色学校的打造与提升
清中打造绿色学校,首先追求是校园的自然生态绿色。清中藉在2013年异地新建搬迁之机,一开始就对新校园的绿化、美化做好整体规划、建设和后期持续优化。今天的清中,学校占地面积200亩,除了房舍建筑、运动场地及校园道路占地外,其余地面做到绿化、美化全覆盖。远望校园,楼宇雄伟,红墙绿瓦,矞矞皇皇;游弋园林,绿草如茵,苍翠欲滴,鸟语花香;穿梭亭廊,环境雅致,弦音切切,书声琅琅;俯瞰斅湖,天光水影,澄碧汀滢,浟湙潋滟;清雅的校园,呈现一派“斅湖垂绿柳,水影纳天光;细雨滋春蕊,清风送暗香;清荷摇蚱蜢,翠鸟逗书郎;教室书声远,华亭记乐章。”的诗情画意,的确是潜心读书的殿堂。其次是追求办学行为绿色。清中追求“全优教育”。所谓“全优教育”,即强调“在目标上追求全面优质,在发展中注重全程优化,在办学中强调全员优秀。”故清中办学始终以“全面发展、个性突显的时代英才”为培养目标,以“做精小品牌、成就大品牌”为办学方略,以“树全优教育品牌、创现代一流名校”为办学愿景,并为此代代清中人坚持不懈,砥砺前行。在育人行为上,承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确立教学能动观,从而提出“精业、敬业、兴业”师训要求;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教学自主观,从而在全校全面推动课前任务驱动、课堂师生互动、课后培育自动的“三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确立教学民主观,从而确立课堂教学中小组管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承认学生中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确立教学个性观,从而坚持“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发展,感受幸福,走向成功”的办学宗旨;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立教学创新观,从而要求学科教学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再有就是追求学校文化绿色。我们知道,绿色文化本质是指那种具有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旺盛的活力,和谐美好特质的文化。因此,学校致力于绿色文化培育。近百年的办学积淀,孕育出清中独特的主体文化——即“清正”文化。其核心就体现在“清、正”两字。“清”,含清静、清雅、清远之深意,“正”,有正心、正气、正行之内涵。“清正”文化,产生于清中的办学实践,体现了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符合每一位清中人对清静、清雅、清远和正心、正气、正行的追求。“三清”、“三正”的文化个性和“清正立身,跬步致远”的文化训导,引领着全校师生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在高品质、高品位办学路上,努力实现“树全优教育品牌,创现代一流名校”的办学愿景。
3、绿色学校的效应与荣誉
正因为绿色代表着勃勃生机,代表着奋发向上,代表着和谐共生,代表着持续发展。因此,清中始终把绿色学校建设作为一门隐性育人课程,努力造就绿色的育人环境,催生绿色的人文氛围,形成绿色的教育效应,去熏陶、去影响、去涵养师生。通过绿色的理念,把学校打造成为环境怡人、花气袭人、文气育人、空气养人的美丽校园。花园式的育人殿堂,全优的育人思想,推动着学校快速发展,并为学校带来许多荣誉,因而先后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文明单位”、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与“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书香校园丰富办学内涵
1、书香校园看认知
读书是学校教育最本质的活动,读书也是学生最根本的任务,读书还是学生发展智慧最基本的途径和认知世界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捷径,读书也是学生精神成长最重要的源泉。众所周知,人的经历是十分有限的,很多事情也无法亲身经历,因此,无法亲历的事情、事物与事件,就只能借助媒介去认识它,如用眼睛去观察它、用心胸去感受它,用头脑去感悟它,也就是通过阅读来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世界,通过阅读去认识今古,通过阅读去感知万事万物。因为书本是人类的智慧结晶,读书意味着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意味着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意味着你能够体验今生无缘亲历的许许多多浪漫奇异、惊心动魄的生活。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读书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只有广泛的阅读,我们才可以知天下、迎天下以至揽天下。因此,构建学习型学校,搞好育人环境建设,打造书香校园,是清中传承文明与高品质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书香校园重内涵
为了方便师生阅读,学校秉持“尽心、尽力、尽行”的教育责任,竭尽全力做好校园课外读书场所的建设与设施设备的优化,大力营造“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长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塑人格”的书香氛围,培养知书达理、好学求进的良好品行;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追求求全思优、德智人生、全面发展的“全优教育”,努力让师生充分感受幸福、走向成功。我们的做法是:一是设置课室阅读图书柜,定期流转柜内藏书,维系柜内藏书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旨在最大限度地方便学生阅读,以便学生能更广泛地涉猎课堂之外的各种知识,开阔知识视野;二是在校园设置信息化朗读亭及纸介质报刊亭,让信息化阅读与纸介质阅读兼融并蓄,意在丰富师生学习方式,培养阅读习惯,养成“阅世界、赢天下”人文素养。三是把图书馆进行藏书与阅览一体化改造和实行借阅自主化管理,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降低图书借阅的门槛,减少学生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以方便学子进行资料查询,开展文献研究,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世界。四是在人流最集中的行美、行雅楼(即课室楼)首层架空层中开辟大型的校园书吧,书吧内设置大量藏书,也完全实行自主化管理。置身其中,阅读、学习不设边界,自由自在,信手就可拈来好书进行深度学习。在这样的书吧中读书学习,舒心惬意,正如书吧内一则《读书赋》所云:“清中学子,西窗共读,少年英雄志,壮心任君书,学海勤作舟,理想书航渡,化作一个个宏远,迎揽千秋今古。”五是设立“教师文化中心”,让其集来宾接待、文化交流、学术培训、在线学习、座谈研讨、闲暇小息于一体的师生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场所。步入大厅,赫然入目的是悬挂中庭的“致和、致新、致美”、“立爱、立责、立人”、“精业、敬业、兴业”、“精干、精细、精品”、“善知、善用、善育”、“尽心、尽力、尽行”等育人理念,它时刻激励着教师们要精业敬业,立己达人。周边橱窗上摆满师生荣誉、学校荣誉以及教师出版的著作、教材或科研成果,它们激励着全体教工同仁见贤思齐、努力学习、戮力同心,不断进取,共同推动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六是在校园内特设新华书店博雅书屋,让学生随时都可以踏入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殿堂。里面的古典传记、百家著作、科普读物、中外名著、现代小说、教材教辅等哲学类、文学类、科普类、教辅类等书籍应有尽有,能极大地满足师生各种阅读学习之需求。在这里,爱读者手不释卷,神游不知疲倦,思接古人,对话今生,胸含万里山河,心怀天下情缘;勤读者只争朝夕,悦览废寝忘食,叩问上苍,关注世界,上发宇宙天问,下探千年历史;善读者去粗取精,感悟唯靠身心,着眼大局,体会细精,破解迷思困惑,体察普罗民情;乐读者朝气蓬勃,品味多彩生活,腹含诗书,文采飞扬,迷奇趣而舒心,悟生命而快乐;苦读者志在宏图,发奋学习,矢志不移,功成傲气向天抒。
七是有效利用淑婉楼(即女学生宿舍)楼下首层架空层,打造成“家文化”展示厅,在其中设置“清雅轩”、“克俭房”、“品茗居”、“悟道斋”、“才艺坊”等主题展区,整合“家庭”元素,设置“留住乡愁”、“新居落成”、“图强搬迁”、“九秩庆典”、“校园新貌”、“精彩瞬间”等栏目,展示清中人共同的“家”的发展变迁过程;配备“诗书传家”、“齐家报国”等传统文化精髓的家庭教育书籍,同时摆挂“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清守正”等“家语”、“家训”、“家风”等传家的训词,时刻鞭策着家中成员——即全体清中人要克己勤奋,读书学习、勇力报国。而墙上装裱的师生书画作品和摄影佳作,以展现师生的多才多艺和折射雅致书香的文化氛围。八是为了让清中学子把数、理、化等学科基础知识夯实、扎牢,把课标规定的必读古诗文名篇、名作熟记,学校把明诚楼、谦溢楼(即男学生宿舍)楼下首层架空层开辟成雅致的学习空间,并有序、分类地装裱配画诗词,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设置在学生人流密集、运动休闲与驻足歇脚的地方,时时提醒学生把这些名作、名篇烂熟于心,确保高考时能信手拈来。同时还把数、理、化等学科必须熟记公式、定理等核心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并用图表的形式张贴在科学实验楼首层架空层的墙柱上和学生饭堂的餐桌面上,旨在把学生的学习时空扩展到校园角角落落和时间的点点滴滴,让科学文化知识随处可见,方便学生阅读、熟记和应用,如此也体现书香校园的内涵和品质。九是在校园中开辟“农耕园”和“军体训练场”。农耕园作为在校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学子们在此亲手劳作,种植水稻、蔬菜、药材、花卉、水果,亲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的农耕劳作,感受劳动的艰辛,享受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的喜悦,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真谛。而以军地联合办学的形式,开办国防教育特色班,传承红色基因,在青少年中培养军事后备人才,是本地区我校独有的办学品牌。本着“少年强则国家强”的学说,在“国防班”中开设军事训练课程,配之以军事体育、技能训练场即军体训练场,开展常态性的军事素养训练,以此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努力把“国防班”的学子培养成为“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立马定乾坤”时代英才。当下,我校书香校园的魅力,正吸引着无数当地初中学子的无限向往和孜孜追求。
3、书香校园结硕果
正因为我们竭尽全力地进行“横到边、竖到底”全方位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时刻感受书香的气息,闻到书香的气味,品到书香的滋味,用书香校园独特的育人氛围去陶冶人、催化人、引导人。书香校园潜移默化的影响,涵养出清中学子“乐学、乐思、乐行”优良的学习品质,促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学习质量日益提升,并转化为高考成果的辉煌,学校荣誉也更上一层楼。因此,“广东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清远市首批“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等高层次的荣誉就随之纷至沓来。
三、文明校园引领卓越发展
1、弘扬“清正”文化
“清正”文化,是清中近百年办学历程中长期积淀、传承下来的人文传统和主体文化。“清正”文化,核心是“清静、清雅、清远”、“正心、正气、正行”六个关键词。其中,清静是学校潜心办学的现实需要,清雅是培养现代人的素质要求,清远是历代清中人共赴教育的期待;正心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正气是学校乃至全社会必然倡导的价值取向,正行是青少年修身立世的必然要求。清中传承和弘扬“清正”文化,一是体现了学校历史的继承性,彰显了历代清中人的清正立身、正人正己、攻坚克难精神品格;二是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实际,引领学校深挖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在高品质、高品位办学之路上行以致远,再创新高;三是符合了当前教书育人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旨在让学生培养正心、内存正气、恒立正德、常择正行、探求正知,逐渐成为文博气华的正人君子;四是彰显出清中独特的文化特色,富有“三清”“三正”的文化个性,将引领学校走“文化立校、品牌兴校”之路,成就知名教育品牌。“清正”文化,正在引领师生以清正立身,以跬步致远,携手并肩,共同发力,让学校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满园春的教育新格局。
2、养习文明行为
“清中”的文明校园建设,重点体现在校园文明风貌建设和师生文明行为养成两大方面。校园文明风貌建设的重点体现在校园物理空间文明风貌塑造中。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是把校园的物理空间,划分为“一网”、“两厅”、“三场”、“四馆”、“五室”、“六园”、“七楼”等场景进行文明塑造。总体工作目标是:完善“一网”(智慧校园网)、“两厅”(大、小报告厅)、“三场”(清中广场、文化展演广场、运动场)、“四馆”(图书阅览馆、校史展览馆、教师文化中心及校园学生书吧)、“五室”(课室、办公室、会议室、艺展室、实验室等)、“六园”(通达园、三省园、六艺园、九思园、生物园、农耕园)及“七楼”(行政楼、文体楼、教学楼、实验楼、教工楼、餐膳楼、宿舍楼等)的文明风貌塑造。按照“整体规划、系统设计、把握主题、分步实施”的要求不断完善,使自然、人文、视觉、环境和谐统一并形成文明特质,让教育环境展现出环境教育,造就处处有景,景景育人,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文化与视觉互相映衬的雅致校园,把校园环境打造成为办学特色鲜明、育人理念先进、学习氛围浓厚、文化内涵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环境优雅怡人,既充满现代气息又体现学校特色的文明校园。其次是引领师生养成文明行为。近年来,清中围绕八项育人举措和七大教育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持续推动和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创办了清远市独一无二的国防教育特色班,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英才,丰富办学内涵;开展系列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陶冶学生心智,传承中华文明;开展“星级少年”评比活动,用榜样引领同学们见贤思齐,激励广大学生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学思兼善的心智、养成言行并美的品行;利用校刊、校报、校园广播、数字化广告机、微信公众号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讲述清中的教育故事,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利用专栏、橱窗、文明实践讲习会等形式,全面展示文明校园的创建成果;开展“奋进新时代,礼赞奋斗者”主题活动,塑造师德风范,用榜样感召师生砥砺前行;推广垃圾分类文明行动,提升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水平,弘扬文明新风。另外,在学校公共活动中,始终秉持“崇尚全优、厚德润智”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步骤、有计划、全方位地进行文明素养培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全面地展现校园文明形象,又以此来筑牢和固化师生的文明行为,让它最后演变成学校公共文化,同时还从另一角度延伸和诠释“全优教育”的内涵。这七大公共主题活动就是:一是“全优之星”评选节,倡导清正立身,完善自我;二是“经典润心”悦读节,倡导好书相伴,智赢未来;三是“习美至善”艺术节,倡导多元文化,展现个性;四是“健美相伴”体育节,倡导阳光体育,健康人生;五是“创新体验”科技节,倡导积极探索,勤于创新;六是“美善于行”感恩节,倡导感恩之心,外化于行;七是“践行真知”研学节,倡导走进社会,学会劳动。一系列的学校公共活动,反映了清中的文明风貌,彰显了师生的文明行为特质。
3、彰显创建成果,
在文明学校的创办实践中,我们始终围绕“举旗帜、育新人、展形象”的神圣使命,信心坚定,定位清晰、方向明确、举措有力,引领全校上下同心同德,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获得一份又一份更高的荣誉。近年来,又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文明校园”,并经复评继续获得“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等许多国字号、高层次的荣誉。伴随着办学荣誉的捷报频传,教学量更是快速跃升,高考重本上线率(高优线率)从2013年的28%,至2020年攀升到70%以上,每年以7%的比率快速增长,高考裸分位列全省20多名次方能考入的清华、北大生层出不穷,状元生也破茧而出,这些成绩充分体现文明校园结硕果和清中“全优教育”事业正阔步向卓越。
总之,绿色、书香、文明,既是体现了清中从优秀走向卓越进程终不同发展阶段的办学内涵,也代表着清中从绿色—书香—文明螺旋上升、化蛹为蝶的发展阶梯。当下,清中正走向持续发展、卓越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一所在粤东西北中享有盛名的热校、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