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胡艳花
[导读]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胡艳花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中学  514437
        摘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思维与生物、物理和数学等各个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运用化学思维解决文科的很多问题。因此,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首要任务,就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能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极大的帮助。基于此,对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意义;实践;高中化学
引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想要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效果,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并明确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化学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细分和分层。以此来强化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还应该完善当代高中学生的化学创新意识,使其能够用自己的观点和行动来展示化学实验成果,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学生与化学学科接触较晚,具备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构建化学学习整体思维的基础。各个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只有借助于其他有关的科学知识,才能解决某一个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而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学习化学着重是掌握化学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模式的有效运用,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是具有实效性和开放性,而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它能伴随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同时还应兼具道德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需要经过反复操作和实践,才能掌握做题技巧和更多的知识。每一门学科都有很多知识,而任何学科之间都是互通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整合学科的核心知识。
二、高中化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注重实践教学发展学生们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化学键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类学科,其中也包含着很多定理类以及公式类的知识。要求学生们掌握和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使学生们在认真落实实验探究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强化探究合作意识,从而发展自身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在实际中,要求学生们能够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和运动的,并了解化学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并尊重一定规律的基础之上,才能通过实验来生成新物质,促进能量的转化以及守恒,从多角度要求学生们能够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并解决实际性问题。

例如:在讲到“盐类的水解”时,教师就应该立足于教材内容,做好典型的实践探究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利用pH试纸测定CH3COONa、Na2CO3、NH4C1等的pH值,让学生们对盐溶液的酸碱性产生感性的认知,以此来引导学生将盐进行分类,包括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以及强酸强碱盐,以此来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盐溶液酸碱性探究实验打下基础。同时,为了能够更加形象地展示出实验流程,教师在同学们动手之前,还可以以动画视频演示的方式为其形象地说明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规律的情况下,明白水解反应的表示方式。而且通过该探究活动,学生们能也能够认识到水的电离平衡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建立,当加入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后,条件也会发生改变,导致水的电离平衡被极大破坏,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又会重新回到新的平衡当中,以此来帮助学生们意识到物质是不断变化和运动的,而且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具有规律可循,不管是外因还是内因,都共同影响着化学的平衡,强化学生们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二)打造实验探究平台,培养高中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证据推理能力
        基于高中生体现出的认知能力与课程基础,化学教师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应该改变之前的课堂教学方式,重视指导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方面的思考与实践运用。除了指导班级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探究与学习之后,化学教师也应该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强化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与实效性。所以文章认为化学教师需要给班级学生打造实验探究平台,培养高中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证据推理能力。在对高中生开展“离子反应”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指导班级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度的学习并准备实验操作的器材,让高中生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重点让学生分析进行离子反应操作过程中应该关注到哪些事项,观察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结合实验操作结果对原理知识进行深度的认知与内容理解。
        (三)在科学探究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高难度的知识点,在学习能量守恒、化学平衡和物质结构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更好的了解,需要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学习物质结构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水分子的模型,学生会注意到这个水分子模型类似于米老鼠头,对这个知识点更容易接受。教师还可以采用实验操作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能量守恒和化学平衡等知识,这样能对化学中的难点有更好了解和吸收。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出来,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知识点转化。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科思维,在能真正融合贯通,并能学会运用化学学科思维,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结束语
        核心素养是化学教师应该关注到的内容,通过对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分析给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重视在各项教育资源利用基础上提高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与实践探究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活动地有效开展。可以说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关注到的内容,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探索与思考的指导方向,可以引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林兆霞.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215-216.
[2]吴秀花.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210.
[3]温陈云.论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2019(11):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