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云云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田庄镇候庄小学7273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小学数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小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奠定的基础对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究,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虽然小学阶段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但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经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而这一阶段数学知识的难度有所提高,教材内容也不断在呢个价,教师的教学难度随之提高。要想保障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开展教学,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过于沉闷枯燥,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加强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1]。
例如,在《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近一个月的天气,让学生观察这一个月中有哪些天气,每种天气分别有多少天,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和归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一个月中共有晴天、多云、雨天三种天气,其中晴天有10天,雨天有15天,多云有5天。其次,引导学生画出条形统计图所需的网格,再根据记录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最后,让学生评价统计图,探究统计图的制作技巧,深化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知识的感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整合数学内容,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够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和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加强数学知识的实践性。而通过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进行评价,能够加强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学生制作条形统计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数学知识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用趣味性的视频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将教学重难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指导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制作成趣味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条形统计图学习中的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结合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
在小学四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尤其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小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不够了解,即使提前预习了课文内容,但由于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新知识仍然存在着许多困惑,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2]。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了解学生在一至三年级的学习中掌握了哪些数学知识,有哪些不足,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规划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态度等基本情况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最后,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了解到许多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等方面的计算能力较差,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利用以往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引入新授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李老师到书店买书,一本书25元,李老师要买15本,一共需要多少元?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再引入新课内容:一套连环画要135元,李老师同样要买15套,一共需要多少元?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如在“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结合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三、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在小学四年级教学中,由于成长环境、家庭等因素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对于相同难度的知识,有的学生一点就通,有的学生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提高教学难度,会使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理解,丧失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而如果降低教学难度,就难以满足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小学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策略。例如,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预习,让基础好的学生辅助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将独立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而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布置小组探究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红巩固复习,让基础好的学生带领基础差的学生一同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覃志荣. 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分析[J]. 明日, 2019(17):350-350.
[2]刘金木. 浅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J]. 好日子, 2019, 000(007):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