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吴天保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内容。
        吴天保
        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中心初级中学,4328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内容。数学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还有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因此,如何提高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受到各大学校和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数学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那种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是容易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的心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素质教育中,要求教师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实验的出现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迎合了小学生爱动手的身心发展特征,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通过小学数学实验中的观察、猜测、实验、推理、验证等环节,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好的把握。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实验,通过数学实验,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一、加强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学
        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数学实验,能让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刻的理解,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让学生遇到数学难题时的第一反应不是逃避或者求助,而是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数学实验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让小学生在有趣味性的数学实验中学习数学知识,也是教师更好的做到寓教于乐的有效方式。
二、具体策略分析
(一)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教师需要做到吸引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的开展数学实验,就应该为学生创设形式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做好寓教于乐。在数学实验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以此来调动课堂活跃气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跟随老师思路。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在数学实验中的操作匆匆忙忙、漏洞百出,教师还要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遇到有困难的同学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引导帮助。在数学实验课后,教师也要不断进行教学优化,及时做好教学反思。
(二)利用数学实验小组合作方式提升数学实验的有效性
        首先,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只是扮演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小组里发表建议,保证每一名学生在团体里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学习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协作,彼此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使自己的思想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做到扬长避短、反思与共勉。
        其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团队中,可以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使学习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有更快的进步。学生在小组实验合作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让学生在此期间更懂得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有利于学生更及时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倾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更懂得团队合作。


        最后,数学实验小组合作能让学生更好的做到互帮互助,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效率,还能让学生在小组中收获良好的友谊。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实验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就可以利用数学实验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数学问题。
        由于学生之间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有不同程度的数学基础、吸收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些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时,没有做到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以上的各种因素,导致小组分配不合理。数学教师将不适合在一组的学生强行安排在一起,很容易使组内成员产生摩擦,不仅耽误了该小组数学实验的进度,也影响了小组同学之间的友谊。例如,有的同学好胜心比较强,经常因为和其他同学意见不和而产生争执,严重影响组内成员的情绪,破坏了组内浓厚的学习氛围,阻碍了组内成员的正常学习。还有的数学实验学习小组,存在着成员之间性格差异太大,或者成绩差距太大的问题,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与和谐共处。
        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小组。在分配小组之前,要充分了解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对组内成员的性格和成绩等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避免同学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矛盾。教师要利用优势互补的原则,做到先进生和后进生的合理分配,保证小组之间的水平相当、互相帮助,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重视实验规范,提升操作能力
        教师在数学实验教学中会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影响,模仿教师。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的利用数学实验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就要重视实验规范,提升小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在实验操作的演示中,要规范实验过程,确保每一个步骤都井然有序、准确无误,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保证实验现象一目了然,实验流程行云流水。通过实验规范,提升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操作规范性。
        与此同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比较贪玩,容易出现把实验道具当成玩具,把数学实验当做游戏的错误行为。所以,教师要制定实验好规范,养成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听课态度。优秀的教师不仅仅要做好传道受业解惑,更要能有效的组织好课堂、管理好学生,能快速的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状况。教师要在上课之初建立规则,告诉学生保护爱惜实验器材,遵守实验规则,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去执行。教师要要求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实验,不要嬉皮笑脸、不准吵闹争抢,从而确保科学实验、安全实验,增强学生对待数学实验的敬畏心,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案例实验研究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实验,让学生拿着直尺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让学生对于长度单位有更直观的感受。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就要重视数学实验,通过数学实验,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小静.利用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4):81-82.
[2]黄婷婷.利用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65):56-57.
[3]乔友松,姜开成.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