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胜强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陂中心小学 广东梅州 514526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法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当前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文将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几点关于如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希望能够与广大教育同行共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情境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阶段,思维也并不严谨,在学习数学这门较为复杂和抽象的学科时,必然会非常的困难,这也是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并实施,数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数学教师不断地基于课本以及学生的特点创设了新型的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情境教学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中的现状
1.1问题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影响
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帮助并不大,这也就从侧面说明了问题情境创设并未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1.2小学数学教师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频率
当前许多教师只有在公开课或者是有校领导听课的时候才会在教学当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平时基本不会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这就说明了实际当中教师问题情境创设的频率并不高。
1.3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认识不到位
很多教师为了单纯的追求教学创新绞尽脑汁的在一节课上创设很多的问题情境,这样就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的认识到课程的主题,问题情境创设不仅没起到应有的效果,还使得教学的主题被冲淡了,分散了学生对学习主题的注意力。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用过河这一情境去讲解平均数的时候,有的教师无法做到将问题很好的移植到情境到中,就是因为教师对问题情境的认识不到位,才使得教学过程偏离了教学主题。一味的去追求情境创设,实际上对问题情境教学的误解,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1.4很大一部分教师忽视了问题情境的开放性特点
当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都对生活类的情境较为偏爱,事实上这些教师也认为情境的创设必须要和生活之间有所联系,忽视掉了操作性的、故事性的问题情境,他们更加重视的是教学进步,因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但是这样的情境却很难为学生创设出探索、发现及猜想的氛围,也忽视掉了问题情境的开放性特点,无法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专注能力较差,尤其是面临自己并不感兴趣的知识或者内容时,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就会出现开小差走神等情况,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就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则是将学生处于某种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探讨和分析,在无形中就调动了学生的某种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奠定了基础。
2.2 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
每一门学科都包含着一些重难点知识,而在学习这些重难点知识时,只有深入的分析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突破,提高学习的质量。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是基于学生以及重难点知识合理创设的一种情境。基于问题的引导,逐步让学生对一些无法通过表面直观理解的知识进行分解和突破,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小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数学这门课程考验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数学的难度也在增加,对于思维的要求在逐步提升。因此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便于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是基于问题情境的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知识点,在无形中就训练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解决。
三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3.1 巧妙设置情景导入,改善课程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如何将晦涩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解释成浅显易懂又丰富有趣的知识来传播给学生,这是众多小学教育者所不断探索的。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心智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经常会被课堂以外的事物所吸引,这就容易导致学生上课走神,课堂效率不高的情况发生。教育者通过将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定义、性质等等有效与当前社会中常见的生活实际案例相结合,可以通过趣味故事、趣味游戏、卡片、视频、音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设置数学生活情境,通过这样的情景导入课程所学知识,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于这节数学课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以后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集中,自然会专心听讲,那么课堂效果就会显著提升。教育者通过上新课之前将新课的知识点结合到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有效的课堂引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知识结构单一、思维模式统一的人才队伍,而是要充分体现个体的差异化以及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
随着科技进步,素质教育再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与教室了,现在的素质教育者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提前录制课堂视频,网络分享讲义,通过视频讲解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来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在课前先学习完知识,课上的时间仍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最大化应用在与学生的互动,对课程重难点的解析,可以最大化提高学习效率,最大效果的掌握新知识。因此,每个学生能够针对性的选择微课,来高效地对自我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使得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相当,老师在课堂上也能够高效地进行统一授课,最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时突破了时间跟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主要问题
4.1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把握不明
一些教师为追求时尚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时代气息”为了课堂生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多个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学轨道,学生根本不明白学的是什么内容,使情境分创设于形式。
4.2 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把握不明
部分教师偏爱生活情境,凡情境必“生活”不惜编造事实,脱离了实际内容,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没有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原则,有生活问题情境,有操作性的问题情境,有故事情境,部分教师忽视了情境的“开放性”,缺少引发猜想、探索、发现的情境。
4.3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缺少责任意识
部分教师缺少对情境教学的课后反思,认为教学反思是可有可无的,不会起到什么效果,导致情境不能很好的运用。部分教师存有惰性,认为认为每节课都要创设情境教学会耗时费力,只在公开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只是给领导看的,而不能真正运用于教学中。
4.4 创设情境徒有其形式
目前,情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大部分老师都能够响应新课标的要求,致力于如何创设好情境化教学,但是有一部分老师没有能够完全理解和领会情境化教学的精髓,过于花费时间在情境化教学的形式上,导致这些情境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并没有刺激他们学习的兴趣,而是让他们变相地理解为老师在讲故事,逐步开始神游课堂之外,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一些老师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投其所好,在课堂上引入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片人物,但是这一情境化的引入与课堂知识的联系甚少,这样的想法本身没有错误,情境化创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很容易被外界影响的特点,这样的题目只会让学生开始回忆起动画片的场景,出现神游课堂之外的现象,反而并未发挥情境化教学的价值,甚至还降低了课堂质量。
五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措施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真正使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发挥作用,就需要根据当前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到对症下药。
5.1 加强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认知
之所以导致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认识不到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将“问题”和“情境”的从属地位混淆,那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案例展开分析学习,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在对含义的深入理解之上,将问题恰当的置于情境当中,引发出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冲突,从而有效的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的探究。
5.2 注重“故事式”及“开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师应该认识到所创设的问题情景并不都是真实的,处理问题情境的真假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关键的,作为教师来说,不应该单纯的去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还应该注重从“故事式”及“开放式”的角度去创设问题情境,“故事式”问题情境应该注重趣味性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特点,“开放式”问题情境在设计的时候,要注重所设计的答案多样化、多元化,要具有探究性,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教师在进行“圆的认识”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圆”有充分的认识,然后在进行开放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该过程中不进行唯一答案的设计,提出的问题还应该具有探究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精神。
5.3 注重组织课后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当中教师教学反思应该具有主体性,那么作为教师来说,应该从教学实践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去开展自我反思,在课前对每堂课的问题情境创设做好备课,在课程结束之后还应该再次进行自我反思,并与其他教师共的去研讨教学过程。每名教师都应该组织相应的公开课,公开课结束之后还应该写好与问题情境创设有关的反思,听课的教师还应该做好听课及反思工作,并集体进行反思与交流,这样就能够保证反思的效果,从而不断的改进教学,不断的优化问题情境创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生命教育理念,充分利用问题情境来代替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思考,尽可能地利用一些学生能够理解的问题来导入课堂教学。然后,在进行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数学知识讲解时,巧妙地利用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思考,有效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任志杰.当代家庭教育.?2019(24)
[2]浅析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J].韩文东.新课程(中).2019(03)
[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梁军.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4]创设有效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夏立平.新课程(综合版).2019(10)
[5]沈晶.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18,(35):156.
[6]曾松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9):625.
[7]袁月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69.
[8]马国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9,(4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