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因数学而精彩——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   张珊
[导读] 现代我国的教育中,普遍地引入了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界定,所以包括数学在内的各个科目的教学也没有例外。
        张珊
        重庆市万州区高梁中心小学    404000
        摘要:现代我国的教育中,普遍地引入了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界定,所以包括数学在内的各个科目的教学也没有例外。数学是依托于人们的生活中,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小学数学生命周期的生活化教学,可以辅助人们帮忙学生掌握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求,学校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到数学,数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知识。目前情况来看,由于老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运用比较少,因此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小学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以提升其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
        众所周知,数学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开阔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在现阶段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作为锻炼学生思维方式的学科,过去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无法满足现阶段数学教学的需要,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引入生活化教学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一、研究背景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目前小学数学的授课方式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考试为最终目的,违背了现在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的教学培养。在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努力实践生活教育的理念。根据当时的国情,陶行知先生受到杜威教育理念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完全采用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而是结合我国教育现状,提出将生活和教育合一的教学思想。陈鹤琴提出了所有课程都是生活经验中提取出来的,只有让书中的知识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其才会感兴趣并且能够学习。他们的观点都体现了生活化教学教育的理念。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改善近年来教学与生活相脱离的现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结合实际问题学习到数学知识,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力与专业水平的提升。对中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研究,有利于使得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大程度地发展,利于课堂教学方案的制定,提升其学习技巧和数学素养。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生活化
        (一)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在社会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许多途径了解到有用的数学信息。例如,在学习“图形与面积”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图形并举出例子。身边的教科书,手中的尺子,书桌的形状等都是身边的图形,求面积应当求哪个面的大小,学习面积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贯穿学习的知识,可以布置一道应用题,如:假如你们家客厅地板要装修,长8米宽5米,市面上的地板砖每块5平方米,需要几块地板砖?这样学生就能够将学过的知识充分利用到生活中,减少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在学习角的时候可以拿书本和三角尺举例告诉他们哪个是直角钝角等,再让他们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对于一些应用题的解决,可以让他们结合一下实际情景。

比如卖菜等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接触到。如果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面积体积单位的转化,教师可以给他们举例子,比如一立方厘米大概是一个大姆手指甲的大小,一立方分米可能是一个魔方的大小,这样就会让学生在大脑中想象出关于单位的具体大小的画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原本枯燥无味的授课也会变的生动有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如果首先充满兴趣,那么对于学习一定是充满积极性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举个例子,先问一下4位同学的体重,再问另外思位同学的体重,那么他们平均体重谁更重呢,学生们就会思考怎么样去比较,可能有大有小,但是无法系统的比较,这就需要求他们平均体重。课一开始,然后在随后的交流中解释一下平均数的概念理解,让学生们真正学会这一课。
        (三)游戏式教学
        小学生不像成年人有定力坐在教师四十分钟能够全神贯注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硬要学生学四十分钟那是不现实的,这时就需要采取一些游戏式教学,在游戏时让学生们获得学习体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两组,分别摆出圆形长方形等图形,看一看以某个点为中心两遍人数是否相等。或者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进行折叠,看看是否重合。
        (四)开展实践活动
        既然要实现生活化教学,那么在生活中进行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施行办法。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书本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一个实践并且记录,比如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作为课堂素材进行交流,就可以有效的将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在一起。还可以在学校举行跳绳比赛时有效的引入平均数这一概念。
        (五)运用数学思维,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也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社会问题和数学知识融合到一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解决一道应用题:一件衣服原件80元,现在商场打折,两件衣服打7折,小明的妈妈要买两件衣服要花多少钱?将一道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数学问题拿到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在以后遇到类似生活场景时在脑中计算如何划算,这样就间接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数学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课堂中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数学,从数学中明白生活知识。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铸华.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高效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123+125.
        [2]李俊.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4):236.
        [3]杨海梅.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20(07):242-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