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禹奇平
[导读] 生活化教育这一教学理念由来已久,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就曾明确指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为教育的目的”。
        禹奇平
        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第一中学  832000
        摘要:生活化教育这一教学理念由来已久,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就曾明确指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为教育的目的”。尤其是针对高中化学这一学科来说,与实际生活之间密切相连。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案时,必须要努力寻找与其相关的生活元素,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夯实基础。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未来可以顺利进入材料科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以及能源科学等相关领域,展开深造与学习,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应提升高中化学育人质量。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其在探究生活化问题中形成核心素养,彰显教育工作时代性、创新性与科学性。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意识,在日常生活当中善于发现学习的知识点,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遇到的问题。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化学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符合化学学科的天然属性。具体来说,高中化学教学当中涉及到较多的理论知识,如果采用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学生会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一方面能够结合化学理论和化学生活实践;另外一方面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当中自觉的运用化学理论解决问题、认识生活。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对化学学科具有熟悉感和亲切感。总而言之,化学理论来源于生活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返璞归真,从生活实践入手,最终将化学理论知识再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
        2.1革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情境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教学应与时俱进、富有新意。为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应关注新课改,革新自身教育理念。在促进化学生活化教学中,助力学生个性成长,培养其核心素养,精选生活化教学素材。进而,使课堂结构更合理,给学生新鲜、多元的学习感受,摒弃知识灌输式教育模式。为此,教师需积极地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化学课堂的活力。同时,促进教学与构建主义理论融合,使学生总结生活经验、观察生活现象,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获取化学知识。
        2.2借助生活现象,导入化学课堂教学
        通常情况下,高质量的课堂导入,可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好奇心,使其在强烈的求知欲中参与到学习中。在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导入形式,充分借助生活现象,达到课前导入的目的。

例如,在“乙醇”教学中,就可以借助“普通商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而白酒却没有保质期,并且白酒存放时间越长,就会越香醇”这一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进行“pH”内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酸雨、土地盐碱化、胃液pH等生活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高效率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2.3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赞可夫也指出:“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这就充分体现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着手点,有针对性的教授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具有价值的化学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如若只是生硬的传授化学教材中的内容,那么部分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化学知识,其化学应用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而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观察日常生活的习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2.4提升施教能力,关注教学资源生活化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化学教材编制更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应用好教材,不断提升自身授课能力,以便完善自我、实现教学相长。为此,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使教学资源生活化。只有教师重视生活化教学,引入社会热点、新闻,并找准教学切入点,使其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加关注时代发展、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初步职业发展规划意识,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广泛应用,在生活问题中发现并获取有益化学知识。这便需要教师具有深入发掘生活中化学教学资源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借助生活素材,使学生关注化学学科,展开学习探究,让他们进行扩展学习。
        2.5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生活化的高中化学教学还要包括课后作业环节,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后作业,达到对知识的巩固效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把握传统思维的框架和局限性,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打破做习题的传统作业模式,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来完成对本章知识的梳理和复习。通过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关于金属回收的调查作业,具体的完成作业的环节由学生自行思考,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调查让学生对各种金属物质加深了解,生活化的作业形式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能力,为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辅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课程要不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关联,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着重开展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价值和重要作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岳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180.
[2]刘勇坤.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探析[J].高中数理化,2018(12):48.
[3]孟祥莹.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明日风尚,2017(16):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