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山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陂中心小学 广东梅州 514526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取得了飞跃性进步,新课改对教育部门和学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能够协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为此,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视程度。本文则细致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问题及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问题;小学教育
引 言
孩子在成长期间小学教育是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能够深深地影响到孩子后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习惯,因此,需要从小做起,在保证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加深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其内容较为枯燥,老师的教育方式也较为简单,因此使得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与学习,近而会导致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渐降低甚至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这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小学数学教育中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
1.1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播知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例如通过死记硬背等形式将老师课堂上留下来的知识强行留在脑海中,并以此用来应对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学校开展的考试等,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孩子并没有深入理解并记忆这些知识,如老师一味强调学生背诵九九乘法表,并未跟学生讲解,如何有技巧性的背诵,因此,会形成孩子当时背下来了,转身就忘了的现状。与此同时,老师与学校同样存在着问题,老师通常是以一套标准答案为样本,对孩子的作业与考试进行评判,这种机械式教育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思考,并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惰性。
1.2课程压力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的存在,使得老师与家长过多的关注了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的升学率等方面。因此,对这几年的教学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的课程压力在逐渐上升,家长为了保证孩子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老师为了保证学校的升学率,无形中给孩子布置了大量的作业,使得学习每门课程的压力愈来愈大。例如,现在的家长觉得孩子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已经无法应对后期的升学考试,因此,会利用周末时间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加强班等。这些课程压力的增加,使得孩子在面临着学习问题时,缺乏相应的思考能力,并处于一种思维程序化状态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深深影响到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 小学数学教育中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去学习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同样,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这种学习状态的存在,表明了学生渴望学习,并能够自主学习,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从而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激情。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并重新确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老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近而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小学生一旦形成了独立思考能力时,就会对新的事物、新的知识产生一定的好奇,并有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能够激发学习的热情。
2.3 有利于素质教育目的的实现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学校对孩子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了一定的规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更应当重点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这也是提升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与孩子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发展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习想要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首要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 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上看,大都是灌输式教学模式,目前课改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和运用,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有着这种类似教学模式的使用。同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而这种观念在一定时期中不仅对教师产生了影响,对家长也产生了影响。在潜意识中,小学生由于其思维能力限制,因此很难用心去思考一些知识,而只是将知识停留在表面。
3.1 单一的教学方法
以往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仍有一定的影响,有的教师只是在自己的思想和教学任务中进行脚本化,而不是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这种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此外,有的教师机械化、简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使用机械记忆来完成教师要求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最终,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自身潜能也不能够得到更进一步发掘,创新能力也逐渐下降。
3.2 过多的课后习题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成熟,难以接受枯燥的数学知识,因此一些教师经常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来强化教学质量。然而,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并没有做一定的筛选,这就导致有的家庭作业明显偏难,同时很难适应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这导致了学生的身心疲惫,甚至有一些学生因此而剽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独立思考是情有可原的。所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3 教师认知的缺陷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发育的不完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需要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尤其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上,更加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当前的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他们在认知上存在问题,导致没有把培养学生的认知放在首位,而是更加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渐渐养成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3.4 教师没有给小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机会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中还有很多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或者是为了赶上课程进度,或者是为了增加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教师们通常情况下就会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他们也没有深刻的学习印象,虽然教师讲的内容很多,但是学生真正学会的内容却是非常少的。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中添加的内容再多,教学效率都是非常低下的。
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4.1 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理念影响下,数学课堂教学常常呈现一种枯燥沉闷的状态,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教师也过于强调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和权威性,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机会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也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从而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特点,为学构建出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拥有发言和表现的机会,比如:可以在教学中专门设置一个自由发言的环节,使学生都能够踊跃参加,从而促进其能够积极的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也通过学习探究和发言,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4.2 运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实际生活问题适当的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从而使教学内容充满新颖和趣味性。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以及爱好兴趣和认知能力,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究,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不断提高。例如:在讲解关于“倍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教师的年龄,并给予一定的范围,在学生没有头绪的情况下,再告诉学生教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学生可能会猜30岁、40岁、45岁,然后再告诉学生教师的年龄又是9的倍数,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猜出教师的年龄是45岁。这样不仅能够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4.3 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探究
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和教师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习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通过探究学习和参加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有效巩固,也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例如:在学校组织春游活动时,乘车费用每人12元,饭费5元,门票费25元,春游前每人预收了40元,让学生独立思考预收的费用是否够用。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思维,也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对探究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印象,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和积累数学知识,同时也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4 引导学生对课堂之外知识的思考
小学时期的数学内容目的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做好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学内容枯燥,没有过多的趣味性,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同样具有很多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由于贴近生活,对学生有很好的锻炼。在小学时期,学生还对世界有很多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具有的乐趣,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数学成绩。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要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会对课堂教学更加感兴趣,小学数学教师根据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对书本中抽象的知识有更加清晰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学习中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而且,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展示更多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锻炼学习的独立思考能力。
结束语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显现出弊端,尤其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有所欠缺。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一目标,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王艳丽.考试周刊.2018(02)
[2]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贺永美.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
[3]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探讨.郭小鸽.人文之友.2019
[4]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冉桂芳.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
[5]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李荷兰.华夏教师.2019(09)
[6]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路径研究[J].尤锋林,谢道华.课程教育研究.2019(23)
[7]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杨苗苗.华夏教师.2019(27)
[8]大数据时代小学数学教育探究[J].俞一红.夏教师.2018(35)
[9]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王伟.中华少年.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