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循环比赛积分法”篮球教学模式的高效性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万立江
[导读] 分组教学及比赛是根据学情、体育教学内容等情况进行分组的形式。
        万立江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066004)
        分组教学及比赛是根据学情、体育教学内容等情况进行分组的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使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有限的体育课时中得到最大发挥。利用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正确引导的思维方式,体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挖潜学生主动思维潜能和互帮互学的团队意识,同时,也是发挥有体育优势的学生,辅助体育教师来弥补在体育教学当中精力不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分组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案例一:以篮球选项课为例,一个教学班36人左右,按照六人为一组的基数(考虑到替补),为以后分组教学比赛考虑。开始自由结组,高低水平搭配,不能强强联合。(如果在师资力量充足的情况下先进行分层就更好了)新学期开始有个磨合期,彼此相互了解的过程,为自由结组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第二周或第三周开始分成6组,每组的队员选择一名大家公认德才兼备的为组长,每一组的组长站在排头成6路纵队集合,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也省去了课前登记考勤的麻烦,每组缺谁一看就知道,偶然的迟到或缺课都可以原谅,但旷课多了,大家就会“声讨你”,因为活动练习或比赛是以组为单位的,缺人就会减少本队的效果和实力。足球、排球等对抗项目都可以根据各自不同来进行分组教学、分组练习和比赛。
二、分组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和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
        分组教学法是注重身体素质教学的主要体现。它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在每一组中也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当一次组长(轮换制)既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队员之间的友谊,同时,也锻炼了每个人的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互帮互学的优秀品质,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分组教学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在提高学生身心健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目前,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已养成“惟我独尊”的性格,和其他人和谐相处显得很茫然,尽量多给他们提供多交流、多互动的平台,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不言而喻的。
        2.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在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技术的条件下,教师通过分组教学对学生不合理的技术动作给予纠正和指导,然后再进行多次反复练习。这充分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在促进学生掌握技能和提高应变能力方面,比与实践相脱节的单纯技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3.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分组比赛也是检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以篮球为例,每组各安排一名教练和队长,教练要想在比赛中使本队获胜就必须有切合实际的指挥和战术的合理运用,使学生之间有一个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教学比赛分清问题的性质和关键所在,是思想问题还是战术问题,是进攻问题还是防守问题。同时在复杂多变的对抗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场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做出判断,并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做到暂停、换人时机恰到好处。在暂停时如何解决场上问题,做到语言简明扼要:换人时有针对性,目的要明确。总之,全部教学过程中的临场指挥,不仅使学生在比赛中掌握了临场指挥工作的基本要领,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内外结合,养成自觉锻炼习惯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时数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健身效果,学生为了复习教学内容,增强对抗能力,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长时间的在一起练习磨合,才能提高自己的对抗能力。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毕竟体育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只是一个引导,抛砖引玉。真正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模式。
三、分组教学的评价机制
        1.学生组间互评:学生进行循环比赛时,休息的一组队员要对上场比赛的每一名队员进行记录,表如下:
 
                                                                                        图表
        开始的时候,学生对以上这些项目的判罚界定可能不够准确,老师应给于辅助指导。获胜的一组每个人加10分,输的一组每个人加5分,打完比赛做记录的学生要统计出来每个人的得分情况,汇总交给教师做登记。
        2.学生组内互评:
        组长把自己组的所有成员学习和比赛综合表现汇总,公平公正地由好到差的顺序排列写给教师,为教师制定成绩做参考。
        3.教师对各小组评价:树立“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把个人的成长和小组的壮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成绩好的学生主动帮扶后进生,同时使后进生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自觉上进,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关注过程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语言或表情进行及时评价,效果比较显著。如: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地鼓掌;点头;微笑;竖大拇指;拍学生肩膀或凝视;皱眉等。把这种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4.对教师进行评价: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情绪、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就无从谈起;但只有兴趣、参与(即思维的广度),没有思维的深度,也容易形成教学活动中的“泡沫现象”。只有从多个维度,多个视角挖掘教学的深层目标并加以评价,才能客观、科学地对一节体育课做出准确的价值定位,给出正确的价值导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