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兰
昭通市职业教育中心 657000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备受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思政课建设,对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中职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政课建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职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中职学校应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职学校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从学校实际情况入手,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用人单位的需要, 更是中职学校实现自身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中职学校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1课堂实效性不够理想
从客观层面看,主要是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压力,教师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和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从应试方面考虑得多,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和专业特点实施教学少,针对性不足。从主观层面看:(1)教师施教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效果不理想;(2)信息化教学应用程度不高,课堂吸引力不足,实效性不强;(3)学情把握不够准,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弱,社会认知少,看待问题易于表面化,缺乏辩证思维,价值观容易发生偏差,教师对学生的社会认知度、思政课关注点、兴趣点没有把握好,上起思政课有时像“对牛弹琴”。
1.2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中职学校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前,思政课虽然属于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但各中职学校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往往加大专业课程课时的配备,出现思政课正在被弱化的现象,造成许多中职学校存在思政课教师数量配备不够到位,非思政类专业教师占有一定比例,结构不够合理,思政师资培养出现短板,思政师资的继续教育方面尚缺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实践或社会实践效果不够理想等。
1.3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完善
具体表现在:(1)思政课教师的入职选聘和工作考核标准尚未形成。如何把政治标准、师德素养、业务能力有机结合作为选聘中职思政课教师的机制没有形成,对不胜任思政课教师的退出机制也没有形成。(2)针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没有突出其岗位特点的评价体系。(3)协同推进“大思政”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这里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推进,也包括学校内部班主任、行政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的协同推进。思政课的建设除了课堂主渠道外,还涉及课外的所有领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事、物往往会运用课堂的所学知识进行校验,如果是同向同行、知行合一的,所学的课堂知识会得到强化和巩固,否则,学生就会怀疑甚至否定所学知识,思政课的教学也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中职学校思政课程改革新思考
2.1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式
在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层面上,教师往往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首先,中职学校的领导应该结合学校实际,安排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对口或者相近的老师来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并积极地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其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也应该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需求,改进教学方式,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2聚焦实践,建议专业
通过聚焦文化融合的时代环境,挖掘传统文化中有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实现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此外,作者还提出开设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课建议。围绕中职学校的育人资源和时代特色,在创新思政课教学时,要实施以下育人对策:第一,要突出育人要求。要融入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创新中职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精准探寻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学生指引等多项内容的融合衔接点。在整体育人框架下,通过挖掘中职学生的文化学习诉求,培养中职学生掌握良好的文化内容。第二,在创新中职学生思政教育活动时,要充分重视整合各类有利于思政教学的优势资源,通过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优势与时代精神的育人理念深度融合,积极延伸思政学习、教学空间,使学生在思想驱动与精神引领下,高质量参与思政学习,实现思政育人的最佳成效。第三,要重视融入中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状况,引导中职学生重视思想学习,鼓励、引导中职学生以自觉、自发的方式全面参与思政学习。
2.3合理选用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神,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要能结合教育目标与要求科学选取教学内容,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应用于中职思政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教育结合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当前社会,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要求与指示合理选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在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一定要准确把握这一要点。
2.4深化思政课的教材、教法改革
思政课程作为学业水平考试课程,对考试成绩要进行去功利化的引导和改革,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又要把知识点融入学生成长和社会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校本教材开发是抓手,教法改革是支撑。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实际,结合最新颁布的思政课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之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具体情况。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常常应把控好三个转化: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知识体系)、教学体系→价值体系的转化。第一个转化,通常由专家来完成。第二个转化,主要由一线科任教师来完成。思政教师需要把教材体系进行文本探究,研发成符合时代、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把理论性很强的教材开发成鲜活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易于接受,为实现学生的第三个转化打好基础。要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情况,实施差异化教育和引导,用生动的社会实践、感人的身边事例、出彩的工匠精神、伟大的新时代成就对接课堂教学,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触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结束语
作为中考的失败者,中职学校的学生和一般的中学生相比,实际上更渴望成功,特别渴望通过知识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中职学生的这些特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增加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益的某种认同,减轻他们那种不自觉的抵制,这样才能让政治课变得生动活泼,充满吸引力,进而也可以实现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Z].2019-08-14.
[2]教育部,等.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2019-09-18.
[3]孙碧艳.中职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以湖南为例[J].新丝路,2016(2).
[4]干朝辉.中职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教师),2015(5):162.
[5]范津华.浅谈思政课实践教学[J].学周刊,2019(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