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性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  王帅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核心素养,让他们真正地理解和了解历史,能够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与创新思维。
        王帅
        沧州体育运动学校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核心素养,让他们真正地理解和了解历史,能够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与创新思维。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作为历史课堂的主体,这可以促使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性教学;策略
        1导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的历史课程需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比传统教育中的缺点进行改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历史课堂的质量进行提高。
        2提升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性新的必要性
        首先,高中历史课堂进行创新性的提高有利于将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融合,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创新历史课堂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进行知识掌握。其次,高中历史课堂进行创新性的提高有利于为学生准备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更牢固的掌握,得到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最后,在以往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老师的教学常常只是进行大量文字的转述,只将教材中的主要观点或是一些见解传授给学生们,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对学生进行提问,同时老师也不太注重发展学生们在历史方面的思维,不但不能够提升学生的成绩,还不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良好素养,因此老师呀依照该现象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其能符合当前新课改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目标。
        3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性教学策略
        3.1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对历史教学反思进行创新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通过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反思方法。传统的教学反思只有通过对教学经过的回忆,其他教师的点评等进行反思。这里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如钉钉直播等,将课堂教学进行实录,课后反复播放的方式进行反思。这样的反思方式可以关注教学的全过程,每一个思考点,问题点都可以完全展现出来,让自己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的教学,从而进行自我突破和改进。第二,利用习题,访谈学生等方式通过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要通过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判断和反馈。所以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涵盖重难点和凸显核心素养的习题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来反思教学。依据课堂检测结果进行反思,从而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其次也可以通过座谈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课堂状况。从低层次的学生的反馈我们可以知道基础内容的讲解是否到位,从高层次学生的反馈中,我们可以知道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有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第三,教学反思不应该只存在于课后,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适时安排,如进行完一个子目的教学后立即进行检测。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专注度,避免课堂教学时间过长学生不能集中精神的状况。
        3.2以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习性质上来看,高中历史学科是知识教学的一种。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还都是沿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少,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但是,历史学习过程对学习的连贯性要求比较高,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后期历史学习会造成阻碍。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主动学习”,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一段课前趣味导入来引出课堂内容,从而有效引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堂内容上。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例,高中历史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特征有足够的了解,并结合其设计出趣味情境导入,有效地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由于本节课所讲内容年代较为久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几乎没有联系,如果直接讲授这节课的内容,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知半解”的课堂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重要历史事件——商鞅变法作为切入点进行导入,将时事与历史时间结合在一起,通过播放短片《陕西话三分钟讲完商鞅与商鞅变法》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这堂新课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件建构时空概念,向学生展示春秋列国形势图,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3.3深入发掘教材内容的精髓与内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精髓以及内涵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教材内容精髓的挖掘,同时,还要注重教材内容讲解的有序性,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地讲解高中历史发展进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层次的目的。例如,在介绍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环环相扣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挖掘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代表着什么胜利?中国发生了什么改变?抗日战争胜利在世界上的影响是什么?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探究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答题规范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3.4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转换教学观念,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进行相关指引,具体方式可通过分组学习、翻转课堂等方式,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同时主动积极的学习,通过分组让学生自行讨论,再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总结,教师再进行最后的总结,对回答完整、准确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而在进行新型课堂的落实时,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与学生进行各个环节的交流时,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体由自身转变为学生,学生可以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同时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增强。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学环境中一种十分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并且具有良好交互性的教学,在进行教学时,以图像文字和声音动画能够为学生建立更为良好的教学情景,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无声的课堂转变为有声且形象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培养。
        4结束语
        总之,想要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创新性教学,历史教师就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整体要求与学生们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思维、教学方式、反思方式等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历史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为学生创造一个更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和历史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最终才能更好地推动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并使创新教学的效果得到更好的体现,提升历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军.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7):175+177.
        [2]赵伟吉.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性教学策略[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9):196-197.
        [3]陈荣荣.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04):245-246.
        [4]寇军.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J].电子制作,2014(13):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