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黎
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 广东深圳 518040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我国现已全面普及素质教育,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积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逐渐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更是整个初中教学的重要核心,在初中教学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为学生日后在升入更高一级学府中起到了选择导向作用,充分发挥优势,打好一切基础;了解古今中外的发展历史,感受世界发展进程,感悟中国崛起的壮大之路,发散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 中国历史 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素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初中历史教师应在平时上课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爱国精神,通过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正确引导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树立完善学生的认知,感受历史学中的人文气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条件,要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形成主人翁意识,自觉了解我国历史和国家文化,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合理看待历史问题,以公平公正的态度讲述历史事件,正确的引导方式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良好的人文素养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尊心,用情感结合书本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爱国精神,贯彻落实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体现的是每一个小家对大家的爱,是爱国精神的最高体现;作为新时代教学的教师,要求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看待历史,全面落实爱国教育,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体会先人的不易,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国家大义和情感,是帮助学生建立健全正确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初中教育教学阶段是学生建立良好性格,为将来进入更高学府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教师承担着引导学生的重要作用,始终明确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爱国意识,拓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还要强调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善于结合该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让学生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充分自主培育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有助于更完善的落实道德育人观念,立德树人高于成绩,要让学生先有道德观,提升道德水平,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明确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凸显其民族精神,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成长发展起着重要意义,
二、以课本为基础探索家国情怀深层内容
初中历史不仅仅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更是在学生在已经有了独立思考判断是非的关键时刻做出的正确引导方式,初中历史是除高校专门研究之外,囊括古今中外历史事件最完整,更系统化具有条理性的一套的编年史著作,为将来高中选择文科的一部分学生打下牢固基础,尤其中国历史部分更为全面,完整准确且完全以公平公正,以客观角度立场明确,不含一丝私心的态度还原了中国从远古社会一直到当今现代社会的全部历史,可以说,历史课本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教书育人的教材了,更是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资料,让学生深刻了解了我国的历史发展变革,面对敌寇入侵如何反抗,如何的维护国家主权,在面对西方列强的激烈打压下,不屈不饶,获得一项又一项伟大成就,被全世界所认可,相比较于其他科目中较为单一死板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历史科目更加贴近学生,描述介绍我国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从而让学生自主性的生出国家情怀并得以发扬光大。
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因为是为以后打下学习基础,从而只讲究表面,应在教科书的基础上,深刻挖掘其核心思想,探索家国情怀的体现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建立民族自尊心,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将历史和民族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在课本知识中深度体会我国的璀璨文化,例如我国为研究古代文化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使我国文化繁荣多样的“百家争鸣”,让中国领先世界促进发展进步的“四大发明”,贯穿大半个中国,是内外文化得以交流促进文化传播,弘扬中国思想文化的“丝绸之路”,让学生从书中自主体会,感悟中国文化的伟大,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建立主人翁意识,自觉传承和发扬。
三、用真实历史事件有效引导学生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管是种植技术还是法律制度,文学创作,都对世界上的一部分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教师还是应该借助教科书上的引导加上真实历史事件,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讲述给学生,相较于刻板的理论知识,从故事中体会真理更能让学生所接受,中国历史悠久,最不缺的就是故事,有秦始皇惊天动地的七国统一,有唐朝的潇洒不羁,有宋朝的温文尔雅,有明朝的荡气回肠铁骨铮铮,更有战争年代的不屈不饶,顽强奋斗,桩桩件件真实的历史事件都影响着我国的历史进程。
在中学历史课上,借助典型历史故事案例,比如“南京大屠杀”,揭露当时日军暴行,讲述我国国民是怎样激烈反抗,捍卫国家主权的,深刻剖析其故事事件深层意义,向学生传递爱国精神,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在讲完一部分后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身对历史事件的感悟,是如何理解的,得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而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教师掌握一些特定的著名历史事件,并针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在双方都有参与下的教学成果往往会更有效果。
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借助历史故事进行教育,对于初中生而言,历史事件的年代比较久远,导致很多学生可能会存在着理解上面的困难,所以我们教师工作需要正视这个环境问题,要把历史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方式进行分析结合,这样他们往往更有助于理解家国情怀的深刻意义;用刚建国时期的落后发展困难情况对比现如今中国近现代社会主义生活的巨大变迁,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直观的呈现出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吃穿住行方面的变化,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数据对比,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到我国已经发生的改变,也可以介绍一些国目前家新的科技发明、交通运输、经济体系建设的情况。学生会直观地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日益壮大,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结束语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社会主义特色道路,讲究客观事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本身就是一项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学习历史是极其必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建立健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最佳时期,教育者背负着引导学生正常发展的重要作用,爱国素质教育是我国学生发展身心健康,建立独立自主正确意识的必经之路,每一个初中历史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究其相对应的情怀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历史学科逐渐开始发挥自身重要的特性,激发和弘扬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国家进步和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有了明确的历史主观性才能放心大胆的开创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老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激发和弘扬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国家进步和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共同开创新中国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郭硕.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用家书史料浸润学生家国情怀的方法[J].考试周刊,2021(12):147-148.
[2] 任静娴.有情怀有力量——家国情怀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界,2021(0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