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李国献
[导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实施“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
        李国献
        莆田第二十四中学        福建省莆田市 351142
        摘    要: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实施“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议题式教学成为落实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渠道,这必然要求课堂教学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营造一个新型的、开放的、民主的、师生平等交流的学习平台,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实施“设计活动课程教学主题”基于议题式的教学已成为重要渠道,培养的核心质量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这就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师生教学的教学方式,创造一个开放、民主、师生平等交流的新型学习平台。为了贯彻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议题式教学  实践 研究
        “在议题式教学中,议题是灵魂,情境是载体,活动是关键”,因此说议题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就是围绕学科知识内容与核心素养,精心设计的母议题与子议题,能否积极推进教学目标。
一、议题的选择:
议题是灵魂。议题是落实学科教学实施的关键,对教学活动起着统领性作用。因此,要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首要就是精选议题,好的议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并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基础。议题既包括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現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议题侧重一个“议”字,议题选择设计的过程是价值辨析和践行升华的过程,也是师生通过活动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应精准选择议题,搭建教学的起点。 例如,在教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时,教师围绕“面对价值冲突我们该如何选择”这一议题时引入子议题:“莆田市政府整顿石料加工厂事件”直接面对要不要关闭?关闭之后怎么办的选择;结合当下,论证做出正确价值选择的重要性;提出“我该怎么办”的问题,让学生重新回到自己身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展望人生。整堂课以“面对价值冲突我们该如何选择”为议题逐渐推进,展现了清晰严密的内在逻辑。
    同时在议题中又蕴藏着教学的灵魂,它是教学目标的一个起点。在议题的不断展开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培育。学生在品味上述三个议题中的,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根本标准,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从而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意识。议题搭建了教学的起点,使课堂有了骨架,让课堂有了灵魂。


二、创设情境、展开互动
        对于高中教材中一些抽象性文字概念的理解,学生一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疑问,对于一些专业词语的理解,更是并不能十分准确的掌握,而通过情境模式的导入来激发学生们进行自我创新能力培养和理解,让学生们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思考问题,并且探究问题的实质所在。议题式教学要营造一个真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议中,直面真实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比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会思考问题以及和解决问题,通过活动理解并掌握课本知识点。如在讲授“人大是如何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内容时,我引入“《莆田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情境,并通过创设四个情境围绕母议题设计三个子议题。并紧扣与本地相关的议题:
1.对于垃圾分类管理,莆田市人大是否有立法权?
2.借鉴上海等地的经验,莆田市人大在促进垃圾分类处理上应如何发挥作用?
3.在垃圾分类问题上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这样就把枯燥的理论教学还原为客观存在,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而面对来自现实生活的议题,学生的学习就会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在师生互动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说,合适情境的创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活动,开发学生思维
   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这里所说的“活动”内涵丰富,知与行是活动,学与思是活动,讲问题和提问题是活动,社会实践是活动,课堂教学是活动,结果和过程也是活动。“新课标”明确规定:“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在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活动推进,教学活动的展开,以使议题式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为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议题活动开展的原动力、议题活动的目标,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科知识的学习。
        要充分了解学生对于相关议题的了解程度和兴趣程度。让学生对议题有“议”的原动力,能够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调动起来,也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和推进,更有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政治的课堂探究和时间都较为有限,除了对平时教材课本内容知识的讲解,老师们还应该根据政治知识点所反映的实际问题来带领学生们参与到社会的更多探究活动当中来。例如,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这一内容的学习当中,很多学生面对抽象的哲学知识,并不能完全的理解,如果老师只注重于对知识生搬硬套的讲解指挥,只会使学生们用笨拙的方法来进行死记硬背。这时候老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们成立小组,引用生活中的小现象或者是例子,如:通过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未来汽车对比,对辩证法否定观进行具体化的分析,加深学生对这一哲学原理的理解。活动型学科课程是课内议题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提高了学科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议题式教学还是新事物,供研究的空间很大,相信随着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议题式教学必定会变得更加成熟,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韩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李晓东.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1·2
[4]缪洪昌.教学设计:实施议题式教学的首要环节??[J].《知识文库》2019年0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