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洪晖
[导读] 地图作为学习地理的工具,在学习地理课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洪晖
        (广东省肇庆宣卿中学,广东 肇庆 526700)
        摘要:地图作为学习地理的工具,在学习地理课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经常步入脱离地图内容只记相关文字的误区,这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效果。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地理课程的学科属性,地理课程包罗知识非常广,在这些课程内容中不乏很多生活性、趣味性的知识,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初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又面临“爱无力”的局面,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考试前将书本上的地理知识很熟练的背下来,但是考试的时候发现自己背的知识在考试中却无法发挥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只是单纯记忆课本上内容,没有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地理语言,当遇到特定区域性问题时不能很好进行解答。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
        现代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应再秉持着传授知识为上的传统思想,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体现,读图能力的提高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
一、地理图的类型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地理图的类型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类型有区域地图、景观图、人口图等。这些不同的地图,其反映的地理信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读这些地图的过程中,其读图的关键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二、地图读图能力培养分析
1.掌握地图三要素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首先需要做好基础工作,地图三要素即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地图的基础[1]。掌握地图三要素是让学生顺利掌握地图技能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地图上的方向确定,很多学生能够知道在有方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其次,对于地图的比例尺,由于不同比例尺的表达形式的不同,很多学生容易在比例尺的认知上出现错误。需要指导学生了解比例尺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比例尺缩放与现实事物大小之间的关系;第三,指导学生认识地图的图例和注记可以更快速了解各个地理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2.提取地图中的关键要素
        地图是反映某个或多个地理事物特点和联系的图形或图像,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2]。在阅读地图过程中,需要从地图中获取关键的信息,利用关键信息建立该图蕴含地理信息的立体框架,从而完善该图的地理信息。初中阶段学生在阅读地图时面临的一大困惑是当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地图时,他们很难从这里地图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出现混沌状态,错失关键地理信息。
        为了更好提高学生提取地图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作为教师,需要做好特例示范[3]。比如,在学习《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这章节内容时,需要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图总结出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当学生初次面对这样一幅地图的时候,他们是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总结世界的降水规律的。

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图时需要抓住地图中的几条重要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通过这些重要的纬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纬度范围内,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从而总结出全球气温随纬度变化的趋势。在进行关键地理信息提取时,有必要的时候老师还需要在图上引导指出图中关键信息点,让学生能在地图上认识关键地理要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提取关键地理信息的能力。
3.加强挂图、多媒体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平时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地图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地图信息分析,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使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习惯,增强学生读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选择线条清晰、内容简洁明了的挂图,通过挂图色彩的变化让学生记住地图所要表达的地理信息。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指导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转化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过程,让学生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能够知道不同颜色地形图所反映的地形差异,从而更好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随着现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数字化地图以其清晰、可实时缩放、易添加相关元素而受到师生的喜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电子地图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
4.教学过程中填图教学的渗入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平时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融入填图教学法[4],特别是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对区域进行精确定位,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用填图教学法进行。首先,将区域的范围通过经纬线、经纬度、海陆情况进行大致定位,让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经纬网了解区域的大致位置;其次,逐步将重要的地理事物一一确定在地图上,如重要的山脉、河流、分界线、国家首都、重要城市等;最后,将这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一些地理符号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世界地理中板块构造学说部分内容时,首先可以让学生拿出空白的纸,在纸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等重要地理界线,然后在这幅图基础上将全球的海陆大致轮廓勾画出来,最后将全球六大板块的构成勾画在地图中。通过这样的了解过程,学生可以更好理解六大板块的组成以及六大板块的大致位置关系。
        在进行填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部分地理事物预先展现在空白纸张上,留下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名称,让学生根据地理事物轮廓写出地理事物名称。如在进行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时,可以先提供空白的中国行政区划图,让学生在区划图中填写出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以及行政中心,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对于他们学习地理知识大有裨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渗透读图能力确实需要教师不断去摸索。良好的读图能力会使得学生将地理知识一一对应到地图内容上,从而加深两者之间的融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收获感和满足感。

参考文献:
[1]郭忠良.充分运用图表加强初中地理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2).
[2]吴春燕.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8.
[3]刘航山.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浅谈[J].新课程(教师),2010,(2).
[4]杨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谈[J].新课程(上),2011,(4).
作者简介:洪晖(1992.01--),男,汉族,安徽黄山人,肇庆宣卿中学地理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