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张楠楠
[导读] 素质教育给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给予的关注越来越多,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以及生活的基础。
        张楠楠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西韩小学  山东青岛  266101
        摘要:素质教育给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给予的关注越来越多,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以及生活的基础。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心理科学,主要论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和效果,以及积极心理学对于班级管理的意义和实践。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班级管理;应用
        1导言
        在当前小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保障教学的效率和科学性,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获得较大的收益,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成长幸福感,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对小学生的终身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的作用
        2.1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说起健康,多数人想到的是身体健康,但是心理健康也属于健康的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成为了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对自身的人际关系进行处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时不屈不挠的斗志。心理健康的人,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处理事情的能力都要高于心理缺乏健康的人,尤其是在一些细节事情上的处理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别。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是多么重要。
        2.2心理健康教育影响
        在小学生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下去可以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得到身心上的协调成长。此外,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养成比较良好的判断能力,学生对是非善恶认识变得更加深刻,就会进一步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学生都会正确地看待,不管是挫折还是喜悦,学生也会平常心对待,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
        3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且影响因素较多。
        例如,目前流行的抖音、快手、火山等小视频平台,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手机游戏,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在这些小视频平台上不乏各种低俗、粗俗的内容,会让小学生受到不良的诱导,同时各种手机游戏也容易使学生沉迷,个别学生甚至可能因此荒废学业,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在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可能扭曲。
        第二,部分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小学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历,而且在家里往往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没有经受过太多挫折,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学校生活或者和其他同学的沟通交际过程中心理较脆弱,如同学开玩笑会让他觉得无法接受,教师的批评可能让他备受打击,一次考试不及格就可能让他产生厌烦、逆反心理。这体现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欠佳,对其未来的成长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第三,部分家庭、学校对小学生的心理疏导不足。
        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会接触太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区域。因此,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家庭和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部分家庭、学校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够关注,在心理问题的疏导方面工作做得不多,这是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缓解的原因之一。
        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1情感教育
        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实施的过程当中,要切实加强情感教育。情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然而,对于当前的中小学生来讲,其年龄相对较小,心智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在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学生在情绪表达方面过于直接化,容易产生消极不良的情绪和心态,对于他人的生活也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和负面影响。为了能够促使这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情感协调,从而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稳定发展。


        4.2心理教育
        当前,传统素质教育及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其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形成更为成熟稳定的学习观念,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健康心态,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5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5.1家校互动进行心理疏导
        家庭和学校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方面负有同样的责任。学校应该做好和广大学生家长的沟通协调,与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达成共识。鉴于大部分家长并不具备专业的心理教育、心理健康疏导知识和资质,学校应该负责主导这方面的工作,并通过班级群等渠道为学生家长发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料,或者针对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制订具体的协作方案。学校教师要为学生家长提供具体可行的指导,与家长共同跟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并通过心理学技巧和手法调整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消除小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学生的心理心态发生良好的转变。
        5.2结合德育教育开展心理教育
        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德育教学给学生渗透心理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的协调补充让学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都可以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在班会上开展以“我爱我的班级”为主题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班级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可以热爱自己班级中的桌椅、绿植、同学、老师以及卫生用具,然后将心理教育穿插其中,在讲到热爱同学时,教师可以将嫉妒、怨恨这些心理教育因素穿插其中,让学生了解到嫉妒、怨恨心理的存在会对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同时会给整个班级管理带来怎样的影响,让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认识到这些不良情绪的坏处,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免除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四个字产生的恐惧心理,不在让学生听到这四个字而发生畏惧,借助于德育教学学生可以更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将这两者融合,在管理中潜移默化使得学生学到更多心理健康知识。
        5.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打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在当前,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需要让学生确立一个共同目标,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还需要让学生具备共同的理想,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另外,要求教师以及学生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教师要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要积极向教师问好,在课堂上遵守各项规定和秩序,打造氛围和谐的优质课堂。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科素养,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稳定发展。另外,应当采取更加灵活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组织班级会议等活动,给学生正确地引导,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5.4打造独特的班级文化
        5.4.1创立班级特有公约
        建立积极的班级公约是一个优秀班集体必不可少的条件,班级公约所营造的优秀班级氛围以及奋斗目标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公约由学生共同制定,这其实相当于班级内共同的承诺,让学生能够主动维护,从而加强班级文化建立。值得注意的是,班级公约的内容应该积极向上,把“不能”变成“能”。积极的描述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
        5.4.2做好学生的正面引导,构建快乐班集体
        学校除了要及时地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还要多做正面的引导,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改善班级氛围,从而让班级内所有小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元素,实现寓教于乐;通过班会活动和才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同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及特长的机会;肯定、鼓励学生的表现,多对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等给予体贴、关怀。学校通过多样化的举措感化学生,带动学生心态的转变,才能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可以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当中,教师要明确工作重点,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合理科学地引导,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才能够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肖芳芳.用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J].好家长,2019(49):134.
        [2]?侯振保.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0):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