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杰
杭州市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 浙江杭州 311261
【摘要】选项教学即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的运动选择,使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兴趣参与更专业的体育训练,促进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更有效地树立。但同时选项教学和高中教学制度缺乏兼容性,对高中体育教学的综合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使相关教学模式发展缓慢。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在现有教学制度下,联合学习制定更具执行力的教学方案,使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面貌得到有效改观。
【关键词】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教育教学;方法策略
从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效果来看,体育课堂远非预期的生气勃勃,而是逐步沦为学生“偷懒”的最佳场所。究其原因,责任既在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滞后,同时,高强度的理论学习也让学生身心俱疲,对体育锻炼提不起兴趣。因此,为了深入落实课改要求,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方面,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心理,以选项教学法为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提高其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在积极的体育锻炼中挖掘自己的兴趣,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
一、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选项教学缺乏重视度
目前,在新课改的政策下,国内各个高中已经实行体育选项教学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在面对升学压力的同时无暇顾及体育课程的改革,使得体育选项教学流于表面。一方面,是忽视体育课程教育,例如,学校仍有体育课为其他科目让路的情况,甚至为了升学率而将体育课停课;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只确保学生在升学考试时获得应有的学分,而忽视日常教学。这些都是由于目前升学压力导致学校和教师,对体育课和体育选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了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流于形式,只停留在让学生选择模块为止,并没有真正发挥体育选项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二)师资力量和教学场地欠缺
虽然近年来,学校逐渐开始重视体育课教学,政府也加大了对体育教育的资金投入,但是高中体育的选项教学仍然有师资力量和教学场地欠缺的问题。由于其课程的复杂性,导致了排课难度较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同一教学场地或者教学设施供几个班级同时使用,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的上课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的模块设计,依赖于目前该高中的体育师资力量,和体育教师的专业情况,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师资源以及教学场地,都不能很好的实行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无法满足高中生对体育课程多样化的需求。
(三)模块设置不合理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体育课程,增加学生可选择的项目,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目前体育模块选项设置不合理,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进行模块选择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限制条件较多,学生可选择的课程较少,例如,经常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没有网球课?为什么没有游泳课?诸如此类的问题。而且,在进行模块选择时,经常会出现某一个课程十分受到学生们喜爱,而也有的课程选择人数寥寥无几的情况,这时只有取消掉选择人数较少的课程,或者将部分学生调剂到其他模块,这样就违背了原本设置选项教学的初衷。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选项教学策略分析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
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为实现高效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2]例如,在学习跳远时,教师首先讲解有关跳远动作,然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借助相关体育器材,学生可以借助跳箱盖跳跃,进而提高腾空高度。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通过有效互动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和训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是极其重要的。
(二)科学设置和划分模块内容
选项教学让学生具备了广泛的学习空间,他们有着较强的自主性,能结合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与体育训练,能进行深度探索。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模块内容划分和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学生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开展特定的活动。在一些模块项目人满之后,学生只能被迫选择一些自己不喜欢的项目。同时,一些学生可能为了逃避运动,选择了比较轻松或者运动量比较小的项目,而不是从自己的喜好出发,也可能难以达到学习目标,不能保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在项目安排方面,应结合当前的教学条件和环境设置项目,让学生在选择之前了解各个项目的特征和训练内容,利用示范或者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学生如果能了解每个项目的要求和特点,就能针对性选择,这位选项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每个项目的覆盖面各不相同,能吸引的学生数量也不相同。对此,教师应利用有效方法吸引学生参与一些冷门的项目。例如,如果乒乓球的参与人数比较少,可以播放乒乓球比赛的精彩时刻或者乒乓球的炫技视频,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运动项目有趣的地方,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尽可能让每个项目都能吸引较多的学生参与。
(三)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的自我分析
和传统教学相比,选项教学最显著的差异在于更为凸显学生差异化特点,具体原因为,针对不同学生开展的教学,在内容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要学习的内容,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但即便如此,教师也需要站好相应岗位,充分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由此,实际开展各环节选项教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的自我分析操作,简单来讲:
第一,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喜好和兴趣等进行分析。例如,一些学生对球类运动感兴趣,特别是竞技类和团体类的;一些学生对田径运动感兴趣,包括跳远、跑步等;一些女学生喜欢能够美化形体的运动,包括健美操、呼啦圈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
第二,有效进行体能分析。例如,个别学生的优势在于耐力较好,平衡性也较为优良;个别学生则具有极强的爆发力,短跑等运动的成绩突出。基于差异化的体能条件,学生可以开展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和体能强化操作,有助于其更好的发挥自身特长。还有部分学生好胜心较强,喜欢突破极限、挑战不可能,通过了解自身体能条件的方式,便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补充自身不足,针对薄弱部位进行专项训练。上述两种方式都是十分有效的训练方法,总体而言,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基于自身兴趣和体能条件,有助于取得更为优良的学习和训练效果。
(四)完善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
在高中推行体育选项教学,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是极大的挑战,也是促进教师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新动力,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及高中学校对体育课程并不重视的态度,使得高中体育教师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推行,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对模块的设置和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学校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够在体育选项教学制定出更合理的方案,能够传授给学生更加专业的知识,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知识。除了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还需要学校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保证学生能有足够的场地和设备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当中。
(五)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再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其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教师角色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实现的。针对选项教学而言,体育教师作为实践的主体,不管是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都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但是由于高中教学环境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封闭性,因此,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中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另外,再加上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这就导致许多体育教师的再教育问题非常严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体育事业。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强化培训,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再学习,不断增强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让体育教师积极采用新型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并充分明确选项教学的意义,进而真正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六)积极改进相关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评价不仅是检验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体育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还是指正、校正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推动学生不断学习的重要途径。如果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没有客观地评价标准,就会导致评价流于形式。因此,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高中体育教师在改进评价方式时切忌随意盲目,而是必须严格依据不同模块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基于指正学生不足的基础上,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热情,深度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潜能,确保教学的高效性、稳固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选项教学法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是应课程改革之需,同时,也是行学生发展之实。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效课堂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且不断改进的过程。通过选项教学模式的灵活引用,不仅有助于良好体育意识的良好培养,也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高效的掌握体育技能,为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对此,教师要结合不同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以及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来科学引用选项教学法开展更生动、高效的体育教学活动。 选项教学模式能显著体育高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有利于促进提升体育能力的发展。在选择项目方面,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保障学生项目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教学指导方面,给予个性化的引导和讲解,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能有所收获。选项教学中,学生具备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在自己选择的项目中,能更加投入,他们的体育素养提升速度比较快。
参考文献:
[1]吴斌. 试论选项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田径,2018(10):25-26.
[2]吉丽红. 探讨选项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学苑教育,2019(5)
[3]张明辉.浅谈如何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高效教学[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2):150-151
[4]李军.探究选项教学对培养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0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