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浦江县实验小学 322200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可以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然而,由于我国儿童美术教育得到广泛重视的时间较短,各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本篇论文通过从相关文献中梳理出相关理论依据,并结合调研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得出目前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具有其特殊性的结论。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特殊性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含义与意义
理解教学美术教育的含义与意义是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前提。 首先,美术教育是“美术”与“教育”的合成概念。根据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又有“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之分,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重在教授美术知识与技能,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的着眼点在于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意志力。小学阶段的儿童身体发育迅速,认知能力、情感能力与思维能力也都在高速发展,因此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当侧重于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二、中国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由于美术课在小学中长期处于“副课”的弱势地位,因此课时数较少,受重视程度也不高,一些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在语文、数学这些“正课”上的状态也有较大差异。相对来说,任职于小学的美术教师压力较小。教师只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指定教材,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自己的课程形式。而任职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一般压力较大。家长会监督教师的教学,一些家长由于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不满甚至会选择立马退学,这会对教师的职业生存产生较大影响。这一方面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认真,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上放弃自己在教学上的权威,优先考虑非专业的家长的态度的负面影响。
由于没有一定的法律政策规范的约束以及创办者之间的观念、实力差距,因此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之间存在较大的教学水平差异。大多数美术教育机构,不需要准备教案,没有专门的教材,教学内容由教师自定,教学的效果没有办法得到保障。有一些由大学教授、美术教育领域的专家创办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的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水平较高,另外一些由非美术专业、非教育专业的认识创办的机构常常以新颖花哨的教学理念来吸引家长,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完全丢开那些堂而皇之的教学理念转用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学模式,甚至会出现教师给学生代笔的现象。而不同的机构对于教师的学历背景要求也有高有低,一些机构会要求教师毕业于美术教育专业,一些只要求教师毕业于美术类专业,一些机构中甚至有高中学历的教师。
三、中国小学美术教学的特殊性
1.教师背景知识的缺失
儿童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儿童美术,因此教师只有在了解儿童以及儿童美术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现阶段,我国小学对于美术教师的入职考核逐渐严格,一般要求毕业于相关美术专业,需要教师持有美术类教师资格证。虽说目前我国小学对于美术教师的录用比以往要严格,但对于教师水平的要求仍然较低。因为持有美术类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仍然存在一定的背景知识缺失的问题。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通过自学考取了美术类教师资格证的纯艺术专业或设计专业毕业的教师是任职于小学的美术教师的主要来源。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虽说在本科阶段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学习,但是这些理论课的内容大都笼统宽泛,没有进一步深入地介绍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与接收教育的不同模式。而纯艺术专业或设计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只仅仅在教师资格证的备考书籍上接触过零散浅显的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这些并不足以支撑教师日后的教学工作。另外,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门有其自身特点的独立学科,并不是美术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简单相加。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的教师来源较为复杂,既有水平较高的学者专家,也有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另外还有一部分对于儿童美术完全不了解的教师。这些都是由于我国儿童美术教育行业的迅猛发展导致的教师需求陡增,而目前我国的教育系统还不能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优秀美术教师造成的。
2.整体教育环境对于美术教学的影响
除了教师自身背景知识的缺失,整体的教育环境也会对儿童美术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儿童的情感与思维状况会受到他所接触到的整体环境的影响,而儿童的整体素质状况会直接影响美术教学的开展与效果。先从小学中的美术教育环境来看,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来安排的。最新一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中将小学美术课定为一门必修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美术课在我国小学里的地位仍然低于语数外一等,得不到校领导的重视。虽然教师能够做到在有限的课时里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开展教学,但是有限的时间为有效达到所期待的教学效果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另外,小学的整体教育环境也会对儿童的美术课堂产生影响。笔者兼职时的教学对象从 3 岁到 8 岁不等。已经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与尚在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有明显不同。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并不受到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制约。目前,各种名目各异的校外美术教机构遍布我国大江南北。这些机构规模不一,教学理念与教学质量都不一致。一些机构不惜以成人化的教学效果促使家长不停续报。部分家长不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只注重结果,认为只有儿童制作出看得懂的作业才能认可教师的教学成果。一些机构投其所好,花费大量时间用于教授技法上,让每一个孩子的作业都能迎合家长的品味。最后,家长的观念言行举止会对儿童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一名儿童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他们对于送孩子来学习美术没有太多的功利心,平时也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谈心。这名儿童的绘画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她画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小故事;虽然在手工制作商动手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她总能心平气和地找我帮忙,并且会聚精会神地学习。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清楚地知晓儿童的状态,还要了解家长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理解程度以及教育观念。因为家长对于儿童会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会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美术课堂的实际效果。
四、小学美术教学特殊性的建议
1.阅读相关著作,关注国际国内的美术教育进展
对于美术教师来说,背景知识的缺失是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美术教育与儿童的整体教育息息相关。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教师还应当阅读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相关著作,例如瑞士学者皮亚杰的《儿童与思维》与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心理系教授伯克的《毕生发展心理学》。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适当将家长引入教学中
家长对于儿童的影响非常之大。因此教师不应仅仅注重课堂之上对于儿童的美术教学,更应该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一方面是要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更多关于儿童的信息,以此作为参照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在沟通中,与家长探讨相关的教育理念、美术教育的意义。 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将家长适当地引入教学之中。
3.建立课程档案 检验教学成果
最后,教师应当建立自己的课程档案。备课阶段,这份档案中应当有教师在课程中运用的教学原理与理论、参考的先进的教学方法、针对的儿童年龄阶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等;课后,教师应当附上学生作业的照片,并且需要记录下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与进步等。建立课程档案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记录,而在于让教师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将美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用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 杨景芝.儿童原创艺术研究[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8.
[2] 杨景芝.儿童原创艺术引导[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8.
[3]孔起英.幼儿园美术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2.
[4]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