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亮
贵州遵义恺瑞学校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初中音乐教育是实现美育教育的重要途经,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课程。初中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体验式的音乐学习,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及脑力智力的发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先行后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参与、感受、领悟、渗透中去习得音乐技能、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体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会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大纲来编写校本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不同主题元素的情景,充盈音乐文化的氛围,让学生真切体验和感受,在体验和分享交流中获得认知,从而获取知识和情感。
关键词:音乐教育;体验式教学;情境创设;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甚至会强调音乐文化知识的应试部分。忽视了音乐课程的核心素养和培养目标。《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所以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为主,穿插各地域音乐特色及文化、各类器乐声乐技能等,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到培养学生欣赏音乐能力,再到参与音乐表演,以体验的方式带领学生领略音乐背后的地域文化、历史故事、风土人情;从音乐的表现形式中去理解文化差异、学会尊重、开阔眼界;从音乐的体验中走进丰富的情感世界,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在音乐的激励中,不断勇敢坚强,做有爱国情怀、团队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本文就对初中体验式音乐教学实践进行实践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素质教育,整体增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丰富学生音乐体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音乐其实是学生普遍喜欢的一门学科,学生都喜欢动人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但是他们的鉴赏能力还相对较弱,很多时候对于音乐的学习基本还停留在简单的哼唱和倾听的程度,无法从比较专业的角度利用音乐知识对歌曲进行鉴赏。在我们的教材中会涉及到一些民族音乐,很多学生有的时候不了解一首歌曲的构成,不能很好的把握序幕开端,无法理解民族歌曲的特点。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鉴赏音乐的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参与。
体验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去真正的体验音乐知识和感悟音乐,在体验和感悟中让学生形成对音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接触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类别,不断形成自己的认知,从而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和谐自信的情感。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作品,可以开拓视野,能够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引导学生能够独立对音乐中的人文情怀和人物形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体验式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跟随着音乐去想象,独立构建音乐形象,让学生学会使用音乐去表达自己。鉴于体验式教学诸多的优势,教师要继续探索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具体的应用策略。
二、初中音乐体验式教学实践策略
(一)体验情境,感受身临其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成为了音乐鉴赏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可以让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在短时间内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教学的内容,多渠道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多媒体音乐教学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创设十分真实、绚丽多彩的的试听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真实感受。以往音乐教学基本都是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难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无味,也不利于学生记忆,多媒体呈现音乐知识可以借助动态的画面让学生体验到趣味性,更便于学生快速的记忆并掌握音乐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感受无限的音乐世界。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音乐《牧场上的家》时,教师可以收集关于该音乐创作背景下的图文及视频材料,让学生对歌曲演唱的自然环境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眼睛去观察牧场的风光;用耳朵聆听辽阔的音乐曲风;用想象去体验大草原的蓝天白云和牛羊马群;用心去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学生的阅历变得丰富、内心变得健康、情感变得丰盈。
(二)引导学生体验旋律,倾听悠扬婉转
音乐的独特魅力,其主要是因为音乐可以借助旋律去表达人们的情感。这种旋律有的悠扬婉转,有的铿锵有力,有的高山流水,有的含蓄抒情。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学生对于旋律的感受,借助音乐的旋律去理解歌曲。比如在鉴赏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歌曲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体会歌曲传递出来的情感,鼓励学生去聆听歌曲的曲调和旋律,感知音乐的节奏,通过分享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同认知背后的理解也会不同,在这样的分享交流中最终实现统一的认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
(三)情感深入,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音乐魅力
学生是否还停留在表面层次的理解还是关注到音乐背后传递的情感,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情境创设。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去歌曲的情感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潜在的力量。在组织学生聆听音乐的时候教师要避免让学生反复和枯燥的聆听,可以在引导学生聆听的时候加入一些声情并茂的解说。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也会自己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对于情感的一种表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下座椅动起来,把感受到的体态律动真正的表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一边演唱一边获得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一定要多鼓励学生感悟音乐,让学生在体验基础上去理解音乐作品。当学生逐渐进入情境,待有所共鸣后,再借机引导学生去分析音乐,往往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音乐《丹顶鹤的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去聆听和体会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体会旋律的美,感悟创作者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加入关于丹顶鹤故事的介绍,让学生和自己之前的理解进行对比,这样的教学模式会给学生带去不一样的体验,创新教学,凸显学生主题地位,有效的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
(四)注重情感外化,让学生在体验中创造美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逐步的体验到歌曲的情感,对于美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理解,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歌曲的情感和美呈现出来,从而鼓励学生创造美。比如学生听懂或者理解了一个作品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去创造,通过自我的认知去形成自己的音乐背景和情感表达。在学习了《友谊天长地久》后,学生可以通过朗诵的方式表达对于友谊的理解。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表达,让学生在真正的体验活动中可以充分的感受美,在这个基础上去创造美,这样也可以有效的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概言之,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及素养,健全青春期学生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初中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完善初中音乐课程内容和教学的模式,多开展情境式体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真实体验、深入感受。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丰富音乐课堂形式;多渠道开展体验学习;多方位开展鉴赏交流;多元化实现学生发展。通过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鉴赏方向,在实践中掌握鉴赏方法,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姜海蓉.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体验教学模式探究[J].艺海,2011,(10)
[2]徐华.职校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模式探讨[J].音乐大观,2014,(13):90-90.
[3]范敏.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实践研究[J].音乐大观,2014,
(10):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