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立江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066004)
近年来,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做出了相应的方针政策。中央7号文件也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各个方面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法,学校体育教学,首先从体育课堂角度来讲,应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课课练”—— 作为体能补充的一种形式,主课内容和身体素质练习内容,都应围绕提高体能为重点。通过“课课练”的手段让学生在体能上达到一定的强度,并让学生在课上掌握一些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和内容的同时,为学生课下进行自主练习时作为一个导向。本文从“课课练”在内容、时机、形式三个方面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行论述,供同仁们参考。
一、在内容选择和安排上要全面化、多样化
“课课练”可以分为队列课课练和身体素质课课练。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五项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一直从事青少年体质的研究,他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这些现象归根结底讲,还是身体素质差的原因所在。
就目前现状来看,体育课的主课内容的教授重点也应由技能型向体能型转移,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提高体能的有力保障,身体素质是基础,技能是上层建筑,技能提高是有时空过程的,会随着各学段的学习逐步提高。身体素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技能这个上层建筑对体能又有促进作用。我们都清楚,无论在哪个体育项目中,那些技能好的运动员,在体能上都是出类拔萃的,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在学习某一项体育技能时,如果学生身体素质好技能学得就快,例如:学习立定跳远课,如果没有力量、协调性、速度等作保障,技术运用的再合理也出不来好成绩。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在未来成长中绝大多数不是当运动员、为国家拿金牌的。而是不断满足自身健康的前提下更好的、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是属于提高大众健康之列。所以说,我们无论在体育课的主课内容上还是“课课练”的素质练习上,要全面化、多样化的发展学生体能才是重中之重。
二、在时机选择上要与主课内容搭配合理化、常态化
我国青少年学生在继续“发福”的同时,爆发力、力量等素质也继续下降,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学生视力不良检测率仍然居高不下。小学生三成,初中生六成,高中生接近八成,大学生八成。体能测试结果,大学生不如中学生,中学生不如小学生。有的大城市的学生身体素质甚至已经降到20年来的最差水平,这些现象已成为我国青少年重要健康问题。
目前,中小学体育课时间是40——45分钟,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分配时数大致为10分钟——25-30分钟——5分钟,为了加强课课练中的身体素质强度,可以把结束部分增加到8-10分钟,甚至更多。课前准备部分多以韧带和灵敏上下功夫,例如:“鸭子步”走、背靠背上肢拉紧下蹲原地或行进间蹲跳等等。发展速度素质练习时,可以用游戏“长江”、“黄河” 追逐赛等,上肢练习可以用“推小车”等内容,结束部分的素质练习要和主课内容搭配。例如,主课内容是跑跳内容居多的,结束部分就得以上下肢的力量为主。
为了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不产生厌倦情绪。每次“课课练”所练习的内容,在时机选择上应有所不同,和主课内容搭配要合理化,并且还要考虑到气候的变化和资源的利用等,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这些任务,因地制宜的形成常态化,才能有利于学生体能的提高。
三、在形式选择上要“游戏化”和“娱乐化”
我们大家都知道素质练习分为一般性素质练习和专项性素质练习,每次课的准备部分都要做这些练习,既是素质中的柔韧协调和灵敏练习,也进行了准备活动。专项素质练习也应是和基本内容对接片段,在主课完成的基础上,结束部分所做的素质练习,要与主课内容衔接紧密,所以说我们必须做出系统的研究,才能让“课课练”经久不衰,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选择身体素质的练习上,尽量以游戏化和娱乐化的形式,例如:以篮球为例,在讲解传接球的主课内容时,开始部分可以用《球击“龙尾”》的游戏方式做准备活动,这样既与主课内容有关,又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领悟了传接球的动作要领,主课后的身体素质练习可以《用半场人盯人传接球比赛》:(只许传接球不能运球和投篮,在半场内任意传接球,看哪一组在有防守的情况下连续传接球次数,多者为胜)可以多组同时进行,也可以轮换进行。
只有通过比赛才能体现出运动给人的身心带来的巨大快乐,这两种活动方式强度都很大,但以“游戏化”和“娱乐化”的形式出现,学生也不会感到疲劳,真正让学生在“玩” 中学习,既辅助了体育课中的主课内容,又练习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汗水加欢乐中结束此课内容。
四、总结
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整体素质问题。单从学校体育教学这个层面上来讲,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各个器官正逐渐发育成熟,各学段的体育教学无论从他们身体体能,还是性情上都应有很强的雕塑性和导向性,我们应适应时代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我们的教学思路,让“课课练”真正落到实处。面对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自身的运动潜能,如果错过这个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体质健康会留下终身遗憾,我们做体育教师的也成了“千古罪人”。 所以说,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当前学校关注学生健康的首要任务。学校体育课教学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领域之一,在这块领域里让学生体质下降得到缓解乃至逐步提高,是时代赋予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