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李宛夏
[导读]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最为理想的状态,也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李宛夏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最为理想的状态,也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实现了高效课堂的创建,才能够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小学美术教学的目地不是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术的教学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得到成长和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有效教学
        引言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地。美术教育主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教材的编写是为了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教材内容来渗透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念,借助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1何为“有效教学”
        教学行为,由教师引起旨在促进或者维持学生学习的一种行为,而有效教学需要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目标导向、分层教学”的原则。“以人为本”即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想学”的心理需求;“目标导向”让学生知道在学习中应该学什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分层教学”是为了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其现有的能力内都能有所进步和提高。
        2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
        2.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绘画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后,学生会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大大增加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从当今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授课期间,只是引导学生一味地临摹,还有教师重视学生的语数外学习成绩,并没有重视美术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2.2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
        一些教师在美术教学课堂中缺乏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缺乏对于新颖独特教学方式的应用,一味采用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动力不高涨。对此,任课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采用与时代挂钩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之中,为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
        2.3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接受和加工信息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换句话就是,任课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带领者,一切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过多地包办代替,养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多依赖,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


        3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策略
        3.1组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游戏活动的融入能丰富课堂教学,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主观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是否引入游戏活动,明确游戏活动的设计规则与形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主观需求。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适时渗透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知识,或在活动过程中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奇妙的脚印”时,为了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脚印产生丰富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跟同桌比比,谁的脚大,谁的脚小,让学生尝试着描述脚的形状。其次,教师端来一盆水,鼓励学生脱鞋将脚放到水里,然后将脚印在白纸上,观察白纸上的水渍,并描述其形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脚印的样子,以游戏比拼的方式来进行。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画出动物的脚印。教师结合学生小组所画动物脚印的个数和正确率来给予评分,利用竞争游戏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2组织小组合作,在分享中升华品位
        当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小学美术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并在探索、推理、判断的过程中了解美术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彼此间的学习经验,在交流与讨论中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此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的指导者,根据学生在小组内的发言进行适当点拨,在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的基础上,升华学生的审美品位,使得学生学会用更加专业性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在教授“冰川与晚霞”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渐变色以及渐变色为画面增添的效果,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分析梵高的《向日葵》与《星空》两幅作品。由于学生学习经验的限制,可采取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的问题为:《向日葵》中运用了哪些推移?《星空》是如何用渐变色来作画的?表现了什么样的星空?学生在小组内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上分享小组的学习经验和分析报告,了解学生对渐变色的认识程度。
        3.3关注目标导向,积极开展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认知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采用单一的教学往往达不到关注全体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这就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契机。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既尊重学生们客观存在的主体差异,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此在学生因为智力或非智力因素而产生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提高和发展。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形体切挖》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模式,由目标分层、学生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评价分层四部分组成,有助于最大程度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几何图形学生们二年级已经接触过,因此再进行课堂导入时,让程度稍差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对于程度适中的同学回答形与体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程度较好的同学在讲台进行展演正方体等。让每一层的学生都能收获自信。
        结束语
        小学美术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建设出有效课堂,就需要不断地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做足课前准备,有效组织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必不可少的是身为小学美术一线工作者,还应注意教学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扎实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创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柳冰玉.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1):166.
        [2]孙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策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2):34.
        [3]敖云毕力格.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6):5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