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巍昌
腾冲公路分局 云南 腾冲 679100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城市交通公路系统必须完善,相应的对公路沥青路面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路面养护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大中型养护设备、各种新兴技术均在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中得到实践应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促进路面养护水平向新的高度提升。作为新型养护技术——预防性养护技术,能最大化降低路面早期损坏这一问题,它是一种多层次系统性、强制性保护措施,新型养护技术具有保养公路沥青路面周期长的特点,能延长路面大中修年限。本文从常见的几种公路路面病害原因分析着手,阐述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分析
伴随着物流业的快速成长、城市资源建设的快速推进,公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也势必会因为公路的长期使用,造成不可避免的磨损。加之公路自身结构、环境因素对其都会产生影响,出现老化、断裂等问题都会使运输质量大打折扣。而创新技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推出,为解决沥青路面常见的裂缝、变形、龟裂等病害问题提供技术保障,通过预防性养护促使公路路面保持良好的服务状态,确保公路运行的安全正常。
一、常见的几种公路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一)变形路面产生的原因
沥青路面出现沉陷、波浪、车辙等均是常见的变形。公路路面之所以会出现波浪现象,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在铺设沥青时对其表层处理采取的措施不当所致,铺设沥青前对下层路面必须进行清洁,若处理不干净会影响上下层面的黏结,当上下层的附着力度严重欠缺时,会使两者产生偏移,所以在对下层面处理好后再使用黏性沥青进行上层面的铺设。道路沉陷主要是工程地质、回填质量、既有的地下构筑物等内部因素,加之外部环境、车辆超载、人为破坏等因素,这些均是造成道路沉陷的原因,外部因素只是起了诱发沉降,而沉陷的关键在于内部因素[1]。公路路面产生车辙主要是铺设路面采用的沥青材料中蜡的含量过高,进行沥青的摊铺时用量过多,在高温的作用下沥青结合料中的蜡必然会溶解,使沥青路面发软,出现车辙。
(二)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气候环境、车辆超载因素的冲击下,沥青路面出现裂缝问题在所难免。不同的裂缝成因,使沥青路面受到的裂缝病害之影响不同,通常横向裂缝是一些较为微小的裂缝,一般在沥青路面中线,纵向产生的裂缝与行车方向平行,没有规律的裂缝就是网状。网状裂缝的形成主要是铺设沥青前下层路面的清洁处理不到位,上下层之间有软土存在,两层没有处于吻合状态,当上下层接触时产生松动,加之投入使用后车辆碾压、雨水的渗进之影响,使裂缝不断地向周围扩散,形成大的裂缝。
(三)龟裂产生的原因
龟裂是最常见的一种沥青路面病害,路面出现龟裂问题有可能与设计有关,如果设计的强度远大于建设的强度,也就是说建设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容易出现龟裂现象。此外,车辆长期反复对路面的辗压,久而久之形成疲劳破坏。如果路面在铺设时选择的沥青材料中含蜡,在低温状况下这种混合沥青材料比较脆硬,沥青容易老化,会产生很小的龟裂,但这基本不会影响路面的功能性。
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进行公路路面沥青的铺设,沥青喷洒设备的选择尤为重要。如果公路路面施工时采用改性沥青粘结剂,需要对沥青的温度控制在160℃——170℃内,才能够使沥青膜厚度保持一致。
施工中,必须让封层机以恒定的速度向前推进,促使沥青同碎石洒布量始终处于相匹配状态。对石料粒径的范围根据路面抗滑性要求进行控制。其次,在封层作业之前,必须将旧路面进行清洁,才能使粘结剂发挥作用,所以在保证无任何尘土的前提下开始实施施工作业[2]。
三、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
(一)稀浆封层技术
在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中,稀浆封层技术可以说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养护技术手段,该技术操作难度很高,对技术的规范性要求也极高。在实际开展预防性养护施工时,常温状态下实施技术操作,把添加剂、乳化沥青、矿料等材料按照比例进行混合,然后拌合成混合料,搅拌均匀后随之在病害公路路面上摊铺稀浆混合料,在短时间内便会形成相应的养护层,这种沥青混合料能够起到修复的作用。现场施工时有两种铺设模式,可以采用专门的机械设备,或者选择人工进行铺设,两种铺设模式的最终效果是一样的,都具有特别显著的成效。需要注意的是铺设的厚度这是关键。在实际施工时厚度的选择以7mm为标准,这一厚度是比较合适的。在路面的裂缝处摊铺沥青混合料,让稀浆混合料流入到裂缝中,沥青混合料所具有的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让稀浆混合料与旧路面的材料有机融合,对裂缝实现有效的修复,促使沥青路面表层更加牢固,具备完好的密实度,使其发生松散问题的可能性降低。
(二)薄层罩面养护技术
作为预防性养护技术——薄层罩面技术,不仅能有效治理公路路面存在的轻微病害,使公路路面快速回复原始状态,还能够提高路面渗水性能。运用该技术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公路路面出现裂缝等病害的概率,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抵抗高温的能力,对施工时使用的材料沥青、纤维素稳定剂等进行配备时必须严格把控原料的质量,控制好原料的配比。为了确保路面的均匀性,待路面的清洁工作结束后,将铺设高度为2cm的乳化沥青摊铺于病害路面之上,这样就能够确保路面平整且均匀,而且还能将路面发生病害问题的概率减少,将车辆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大幅提升。相较于其他预防性养护技术,该技术在预养护公路路面的施工中应用率是非常高的[3]。需要注意的是,基于薄层罩面具有很强的透水性,所以对新铺设的沥青混合料的路面不能进行洒水处理,避免才施工完成的路面其黏结层被破坏。
(三)灌缝养护技术
路面出现裂缝问题,如遇雨季降水过多时,积水会慢慢渗透到裂缝中逐渐地进入公路结构中,当路面基础部分受到积水的冲击、长期车辆的辗压,使得路面不断地被消耗,必然会出现裂缝,继续发展便出现坑槽现象,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直接将影响公路的框架。因此,公路沥青路面只要发生裂缝问题就要及时进行修补处理,避免裂缝的扩大,影响公路的质量。其次,灌缝养护技术能够及时解决各类裂缝问题,在裂缝的清洁工作得以保证的前提下,能够快速及时地得到施工,同时对其中的杂物也要进行彻底的清理,然后对细小裂缝以灌浆手段直接进行,施工直接完成。对于较大的裂缝路面则使用开槽的措施,将适度的密封材料灌进其中,需要机械设备压力灌缝机进行作业,以高压直接把材料向裂缝内注入,对路基起到保护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乳化沥青作为填补原料时,避免在暴晒的环境中进行裂缝修补施工,因高温下作业,填补原料很容易快速硬化,使其与原公路路面难以融合在一起。
结语
公路经过长期的使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问题是避免不了的,所出现的不同病害问题均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因此,对养护技术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必须要强化日常公路的维修保养工作,在公路的实际养护期间,真正落实预防性养护技术,促使沥青路面保持良好的服务水平。作为公路养护技术管理人员在制订预养护措施之前,要充分掌握各种病害问题的诱发因素,以便针对性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次仁索朗.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策略[J].四川水泥,2020(08):288+290.
[2]叶德存.公路养护中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实践[J].冶金与材料,2020,40(05):109-110.
[3]俞振发.在役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探析[J].安徽建筑,2020,27(09):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