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绍荣
阿拉善盟云峰道桥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阿拉善盟 750300
摘要:沥青路面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公路路面形式,该结构施工方便快捷,表面性能较好,使交通运行更加舒适,被大量应用到实践中。目前沥青路面施工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强化施工技术,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积极促进我国交通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意义及特点
1.1 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施工
公路工程,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具体研究和分析相关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工程的质量,以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的质量。
1.2 加强公路施工的质量
对整个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对沥青路面施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确保施工要素的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施工技术要求,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
1.3 保护公路路面,延长使用时间
由于沥青路面的高速公路建设已持续了很长时间,受到外部环境的严重影响,建筑本身将包括建筑环境和建筑技术这些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和质量可以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要及时维护道路上存在的问题,确保路面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保证汽车驾驶安全舒适以及交通便利。
1.4 沥青路面的特点
在现代建筑下,国家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都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道路工程中,道路工程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由于沥青的种类非常多样化,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其中建筑项目也有很大的差异。单纯的沥青路面的性质不可和沥青混凝土的性质相比,由于其综合性相对较弱,但实际成本非常低,因此,在某些部分通常选择使用这种构造方式。总而言之,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需要对特定的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和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案,以保证施工的过程正常有序。除了以上的优势,碎石路混合沥青路面和周围的环境也要有良好的适应性,日常维护的方式也相对简单。
2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几种常见的施工技术
2.1 沥青混合料铺摊技术的应用
随着公路标准的不断提高,对于高等级公路的沥青面层的施工质量要求日益严格,采用常规的施工方法已难以满足施工进度及表面平整度要求。因此,高等级沥青路面采用机械化摊铺施工已势在必行。首先应该根据施工要求选择摊铺厚度、宽度和摊铺能力符合施工要求的摊铺机。为了保证摊铺沥青面层纵坡和横坡,根据路面高程设计,采用单向坡双基准线或双向坡双基准线法进行施工。相邻支撑桩的间距不宜大于10m,钢丝选用Φ3mm 的钢丝线做为基准线。如路幅较宽,采用并机摊铺时,为了加强接缝处横坡控制,采用前机一端用基准线控制,一端用临时加设滑道控制;后机一端用基准线控制,一端用平衡梁控制,较好地控制了铺筑层的纵坡和横坡。对架设的钢丝线每100m~150m采用紧线器拉紧,一般拉力为 80kg~100kg。
摊铺机进行作业时,速度应综合考虑拌和站的生产能力、运输能力、摊铺的宽度和厚度决定,最佳工作速度一般为 2m/min。为了保证沥青面层摊铺的平整度,摊铺机振捣液压系统压力应适当增大,但应注意摊铺机机身不能产生剧烈振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辅助作业人员应随时检查混合料摊铺厚度和摊铺质量,并及时向摊铺机手反馈。摊铺宽度过宽时,容易造成混合料离析。一般采用多台摊铺机梯队作业的方式,解决全幅路面摊铺要求[1]。
2.2 沥青路面碾压技术的应用
沥青混合料摊铺一定长度后,就要对路面进行碾压,以确保沥青混合材料充分密实,达到技术要求。一般正式铺筑前,需要进行试验段的铺筑,检验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的适应性,确定松铺厚度、压实工艺参数和施工机械配置。压实机械通常是轻型钢轮压路机和重型胶轮压路机组合使用,数量应与日摊铺作业量匹配。
碾压作业时,压路机应纵向进退,由边缘向中线方向碾压;在平曲线超高段,应由内向外碾压。纵向分行碾压带的重叠宽度应确保 1/3 轮迹,压路机的驱动轮与铺摊机的方向保持一致。压路机应配备雾状喷水装置,减少混合料粘轮。碾压工序通常按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开展。初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复压多采用钢轮振压和重型胶轮静压的综合碾压方式碾压4~6 遍,确保混合料达到压实要求;终压采用钢轮静压1~2遍,消除轮迹。碾压速度一般慢速为宜,碾压作业时压路机不能紧急制动或转向。碾压作业时混合料的温度是碾压质量的控制关键,混合料的摊铺温度控制在 110℃~130℃,终压时,碾压温度不低于 65℃。
SMA 路面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方式有较大区别,应当采用刚性碾压,并在碾压过程中严格控制好碾压温度。按照“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碾压原则进行碾压。
2.3 沥青路面接缝技术的应用
沥青路面接缝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路面平整度和行车舒适度。纵缝一般采用热接缝,采用2~3台摊铺机梯队作业,相邻两机前后间距10cm~20m,相邻两幅应有5cm~10cm宽度的重叠。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采用人工顺直切缝。铺筑另半幅前须将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适量粘油。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 cm~10cm,摊铺后人工将混合料较粗颗粒铲出(俗称耙料),仅留细料在接缝处,这样能够保证新铺料紧密贴合接缝。碾压时,压路机现在已铺路段行走,碾压新铺层10cm~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铺部分10cm~15cm,充分将接缝碾压密实[2]。
横向接缝的处理比较关键,并应先从已铺段末端处理着手。首先用3m直尺检查末端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平整度不符要求段应切除,施工中容易忽略此环节。摊铺沥青料后,接缝处混合料应人工补足细料,压路机先骑缝碾压,并由先铺段向新铺段过渡,保证接缝处的碾压质量和平整度,最后再改为纵向分行碾压,继续常规碾压作业[3]。
3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施工作为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案转化为实体工程的核心环节,其质量控制必须严格执行。因此,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有必要掌握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把握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一系列早期病害。
3.1 控制施工原材料的质量
沥青原材料的好坏是影响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对原材料质量以及配比进行有效管控。首先,为保证公路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沥青原材料压碎值要符合现场实际需求,现场施工检验人员应对进场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测,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其次,应严格依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配比,保证沥青掺合料与施工设计相匹配,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沥青掺和料温度的控制,避免因温度问题影响掺和料属性[4]。
3.2 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离不开大型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在进行正式沥青路面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及时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设备缺失、精度问题以及机组故障等,在确认施工设备正常后再进行施工作业[5]。
3.3 控制加热与拌和温度
在矿料与沥青拌和前需要分别对其进行加热,矿料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190℃~210℃,沥青加热温度以及混合料拌和温度需要根据沥青的种类以及相应的黏温曲线来确定,保证其兼具一定的流动性和黏性,以确保沥青能够充分地与干燥的集料接触并形成足够厚度的沥青膜。混合料的出料温度需要在每辆料车中及时测量,若温度过高超过规范要求则需要废料,否则由此导致的短期老化将会显著降低沥青路面的前期性能。
3.4 控制不同压实阶段的温度
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后需要压路机紧跟进行压实,一般分为初压、复压以及终压三个阶段,需要根据不同阶段规定的温度范围做好相应的温度监测工作。随着压实工序的进行,路面温度会逐渐下降,若混合料温度过低则压实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导致路面空隙率过大、压实度不达标,容易在运营通车后在车辆重载的作用下二次压密形成车辙;相反,若混合料温度过高则可能出现过压现象,导致混合料底部温度过高或出现黏轮现象。
3.5 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最终需要通过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施工人员落实到位,而目前,我国部分施工人员仍需加强系统、完善的教育培训,导致在施工质量控制的某些环节存在疏漏。因此对一线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需要引起相关专业管理人员的重视。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更好地提升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水平,满足交通的运行需要,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培宇.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9(31):26~27.
[2] 苑春玲.公路工程瀝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门窗,2019(17):119.
[3] 蔡洪.浅谈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门窗,2019(15):185.
[4] 陈伟超.论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5):308~310.
[5] 高晋彪.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探析[J].交通世界,2019(1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