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兴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毓英中学 福建省莆田市 351146
摘要:名著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理解与传承,也是近年来中考试卷中经常考察的知识内容。可以说,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完全可以“另立门户”,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板块。但是,回归教育实际,名著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学生自主阅读的需求和意识非常的淡薄,教师也忽略了对名著教学价值和意义的彰显,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名著的潜在魅力,从而影响了名著阅读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将借用初中语文名著课堂教学,分析名著教学的重要价值,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探究,提高名著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堂教学;策略;阅读意识
前言:从近几年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可以知道,学生每年必须要完成2部以上名著阅读任务,并且提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同时,中考语文试卷中,关于名著阅读类的试题占比逐年增加,对学生中考语文成绩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见,名著教学对整个语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唤醒学生名著阅读意识和渴望,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名著阅读,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笔者有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趣化名著导入环节,叩响学生参与研读“砖”
兴趣是叩响学生主动参与名著研读的一块砖,学生对名著内容是否有阅读的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其后期阅读的效率和态度。因此,教师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内在渴望和需求,让其带有兴趣和好奇心地进行阅读。基于此,笔者认为制造悬念,设置悬疑是最好的名著导入方法,不但能够增强名著文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想要快速进入到阅读的环节中,还能让其带有思考地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名著阅读效率的提升。
例如,《骆驼祥子》这一篇名著导读教学时,笔者首先通过问题为学生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名著,讲述的是“人力车夫”的故事,将当时北京街头的现状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你们知道这是哪一部作品吗?将“人力车夫”这份职业作为梦想的又是谁呢?通过问题制造悬念,让学生迫切的想要一探究竟,从而产生自主阅读名著的环节。然后,在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研读:我们知道了祥子的梦想就是当一个人力车夫,能够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他的梦想最后实现了吗?为什么?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解答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设问:祥子没有实现梦想,是因为他后面不再为梦想奋斗,而是沉迷世俗的落魄者,那你们能得知他变成这样的原因吗?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下,对小说的情节内容进行阅读,并对作者写作的深意进行探究,从而对《骆驼祥子》名著的思想产生领悟和共鸣。
二、加强名著阅读辅助,促使学生成为“狩猎者”
在名著阅读课堂之上,如果想要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阅读,除了要调动他们名著阅读的兴趣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其能够在阅读中收获更多。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技巧的传授,让学生拥有“捕猎”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狩猎者”,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查看名著的目录,让学生对整本书的框架、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把握。然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前言”“序”部分,使学生对该书的主要内容、情节走向、线索有一定的把握。同时,前言和序的部分的阅读,还能让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缘由和经过进行呈现,这对学生了解名著内容,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有很好的辅助效果。例如,《海底两万里》阅读教学时。可以先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其对书的封面和序言有简单的阅读:通过封面和序言部分,你们获取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学生:知道了作者是法国作家凡尔纳;也知道了该书讲述的是一个海底探险的故事。让学生对作者和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目录进行阅读:那你们知道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吗?在海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大家不妨阅读一些书本的目录,了解故事的简要梗概。通过目录学生能够对该本书讲述的内容,故事的情节有一定的把握。之后,再通过相关的情境图片,使学生对每一章节的内容有直观的体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效率,还知道了学生借目录读“薄”名著的方法,有利于减轻学生名著阅读时间紧、任务重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名著阅读的乐趣和魅力所在。
三、组织评价反馈活动,构建展示“主讲舞台”
名著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想要巩固名著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教学成果进行审视,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为下堂名著阅读教学课的高效实施提供依据和参考。因此,及时组织评价式反馈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名著的看法和理解,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不但能够起到评价名著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阅读积极性的提升。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两种:一是让学生阅读同一本书,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例如,将读书日作为“昆虫记读书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该本书籍中的部分章节,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自评,或者生生互评,为了确保学生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名著阅读自评表”和“名著阅读互评表”,让学生对是否完成阅读任务,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等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成果展示。例如,阅读了《骆驼祥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画出这本书当中的人物形象。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对描写人物相貌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
总之,名著阅读的教学重点不在“读”,而在“导”和“引”。所以,教师要明确名著阅读教学的价值,善于通过有效的方法唤醒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让其在阅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从而拥有无穷的名著阅读热情。因此,我们要多加进行教学创新,探索出更多有效的名著阅读教学法,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爱上名著阅读课。
参考文献:
[1]姚佩琅. 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10-14.
[2]姚佩琅. 名著阅读理念与教学理念[J]. 文学教育(上),2019(07):94-97.
[3]贾佳.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探究[J]. 农家参谋,2019(17):236.
[4]苑学冬. 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