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华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中心小学 广东省韶关市512322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便在于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对此,本文将以低年级语文课堂设计为核心,立足于识字能力的发展,探讨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识字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
从新课程对语文课堂提出的要求中可以看出,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也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的全过程,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独立识字精神的培养,要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汉字的相关知识。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瑰宝,是十分宝贵的财富,不仅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脉络,而且也传递着中华儿女的美好品格与价值取向,具有十分深重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在素质化教育贯彻落实之际,汉字也成为支撑学生语言交流和文字写作的重要元素,所以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教师应当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汉字水准。
一、通过画图创造直观感受
汉字本身就具有特定的形态,而且也可以传递出意象。象形字就是尤为鲜明的代表,教师可以通过画图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汉字的特点,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到,并加深印象和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与春天有关词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以春天为出发点,会画出自己喜欢的景象,部分学生会联想到春天的燕子,也会联想到百花盛开,或者是树木的肆意生长,小草的嫩芽,草地上追逐嬉戏的孩童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绘画成果,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总结出其中存在的生字。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把汉字书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浏览,感受汉字的形象。同时,教师也应当根据汉字的特征作出相应的分类,引导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这样就可以突破遗忘曲线的限制,让学生实现手脑并用,在绘画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已经掌握的汉字知识。
二、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游戏
游戏始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乐趣,对此,教师就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出与汉字有关的趣味性游戏,让学生在互动中揣测汉字的意思和内容。例如,在学习与体育运动项目有关生词的时候,教师就应当结合球类,或者是田径等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让学生根据动作判断出项目的内容。在学习游泳和射击这两个词时,教师要做出与游泳相关的动作,头抬起,手臂张开,两手向前,并做出左右滑动的姿态,让学生进行思考。而且,教师也可以左手拿弓,右手向后拉,左眼紧闭,做出弓箭发射的状态,让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在这种氛围的调动下,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竞相参与这种揣测类的小活动,活跃课堂的学习环境。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恰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运动项目现场的氛围,例如,在学习足球这一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世界杯主题曲,让学生获得更加直接的视听体验,在强大的气场中感受到足球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找朋友,猜字谜,捉迷藏等多种类型的游戏,让学生在互动中积累自己的词汇,并懂得生字词的使用方法,了解生字的特点。
三、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
汉字是表达的物化单位,所以也可以传递出情感和思想,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汉字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这种境相似和情相通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做到举一反三,并触类旁通,提高自己的实际效果。例如,在学习“蝈蝈”这一词语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两只蝈蝈带到课堂上,要求学生聆听蝈蝈的发音,分析发音的基本特征,然后再介绍与蝈蝈这一动物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可以认清字形,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内涵。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引进大自然中的相关元素,可以让学生坐在校园的草坪上,带上可以发声的小玩具,例如猫咪,狗熊,布娃娃等等,让学生在互相倾听的过程中把握生词的意思。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课程教学的主题,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文情境的感染下分析生字词所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感知力。在这种情境的熏陶下,学生也不会局限在过去的模式中,而是会更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和精神[1]。
四、设计趣味性竞赛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好胜心是较为强烈的,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性格特征,为学生设计出多样化的课堂竞赛,激发学生汉字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涉及的角色,用对话的形式表达出人物的形象,也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评比,看哪一位同学的表演更加出彩。这种竞赛的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和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活力和想象力,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在比较的过程中互相借鉴,彼此学习,取长补短,真正做到集思广益。
五、坚持阅读识字的原则
教师应当把汉字学习的重点放在阅读上,要让学生通过文章的浏览,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具体来讲,教师要保证阅读材料的选择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要燃起学生内心的兴趣和好感。另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不能在学生浏览完一遍课文之后,就急于告诉他们标准的答案,那样会让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而且,教师应当坚持快速阅读的原则,要让学生从文章中总结出生字和生词,并重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新的认知冲突。教师应当把阅读当作拓展学生知识面的重要窗口,建立完善的阅读识字激励机制,让学生接触更加多样的课外阅读文本,提高自己的独立识字意识。教师也应当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也能够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为学生创造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和看法[2]。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奠定学生文学素养的应有之策,也是积累学生语文知识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画图,游戏设计,情境熏陶,竞赛鼓励,阅读拓展这几个角度,论述了语文识字教学改革的措施,充分结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把汉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现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陈晓梅. 浅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J]. 中华少年, 2019(34).
[2]张庆华.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 000(002):P.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