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期   作者:李银平
[导读] 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下的小学语阅读教学,已对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了全面的革新。
        李银平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东街小学 010020
        摘要: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下的小学语阅读教学,已对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对于六年级小学生阅读学习的需求也有所提高,他们需要学习更多的技能、方法,有利于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此阶段逐渐加强阅读教学的培养力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六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着手,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教学
前言: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已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同时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故而,教师应在教学中提高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加强对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从根本上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若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以全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其自主的进行阅读,进而强化阅读能力。由于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教材内容所涉及到的文本类型与知识较多,部分课文较为枯燥。因此,即使六年级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已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且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于枯燥单一的课文也难及提起阅读兴致。再加上语文教师授课的方式一成不变,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阅读的积极性,这样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效率不理想,学生也没有通过有效的阅读去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课堂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因此,教师若想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运用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法。这样不但能将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能主动进行阅读,还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自主阅读意识,进而促进小学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以《藏戏》一课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如:文章在开头运用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藏戏的舞台为什么这么简陋?藏戏是哪个地区,哪个少数民族独有的?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能让小学生极为感兴趣,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对课文阅读的积极性,使其自主的投入到阅读中。而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及思考能力,因此,在问题的带动下,学生就会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将其中的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同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及理解能力,确保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目前教学中效果最显著的辅助工具,对各个学科教学效率的提升均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小学语文学科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中所包含的种类繁多,其中以互联网、多媒体、电子课件及制作软件为主,是最为常见且实用。

互联网可以帮助教师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源,以文字或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小学生;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动画、音乐等方式展示给学生;而电子课件及制作软件则可以将复杂难懂的内容进行拆分,让学生更易理解。因此,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这极符合六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极大程度将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能自主的进行阅读,还能将课堂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加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也强化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效性。
        以《竹节人》一课为例,这篇课文围绕“乐趣”一词进行描述,通过写“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教学资源,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用制作软件进行分解,让小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这一过程,体会作者的乐趣,与其产生共鸣,还能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激发,提高自主阅读意识,并能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或者以《宇宙生命之谜》一课为例,这是一篇科普文,小学生往往对神奇的宇宙充满无限的幻想及探究的欲望,但是对于课文上文字式的描述却没有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寻找与宇宙有关的视频,播放给小学生,这样不但能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对于课文阅读的兴趣,从而主动积极的投入到阅读中,将课堂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作为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对于激发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兴趣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及理解能力,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较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六年级的小学生已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且具备了较好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仅依靠教学上的阅读资源,并不能满足这一年龄段的阅读需求,而拓展阅读是在教学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的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能够对教材上的内容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还能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能让小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及技能,使其能爱上阅读,体会读书的快乐。另一方面,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拥有更多的写作思路,这也为日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的进行拓展阅读可以在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以《鲁滨逊漂流记》一课为例,是节选自原书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主人公多年在荒岛上如何生活以及一些有趣的故事。在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小学生阅读全本书,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故事丰富有趣。通过阅读能让小学生体会主人公面对困难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热爱劳动与生命的高尚品质。不但能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极具教育意义,还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拓展阅读在强化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
        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则需教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引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及积极性,提高其自主阅读的意识,并通过进行拓展阅读强化小学生的阅读及理解能力,进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其能够全面发展,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永琴.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5):29-30.
[2]朱敏.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1,18(1):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