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方略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期   作者:蓝月柔
[导读] 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材的设置上也都是以一篇篇可阅读的篇章为基础的
        蓝月柔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    511385
        摘要: 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材的设置上也都是以一篇篇可阅读的篇章为基础的,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不只要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同时更要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本文将从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探索进行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开展方略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急需形成教师乐于阅读教学,学生悦于阅读学习的情景。阅读是贯穿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但也正是由于此它容易被忽视。对于阅读的学习同时还承载着诸如词语、语法等相关的配套内容,对学生综合能力是很好的提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需要加强重视,推动阅读教学的良好发展。
一、阅读评价多元
        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是一个比较虚拟的东西,教师无法直接去评价阅读水平是否达标,因此需要增设阅读成果评价的环节,通过学生撰写阅读笔记,进行阅读成果分享,阅读后小组讨论这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得到提升,阅读成果是否显著,将衡量阅读的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比如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描述一下想象中的英雄雨来的人物形象或者发生的英雄故事,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在纸上展示出来,再去阅读这篇文章,在阅读之后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之前的文字描述或者图画进行修改,将文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再进行图画或文字的描述。通过这样的对比,就可以了解学生在阅读中是不是有收获,是不是学到了新知识;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所读到的内容和组内成员进行分享,其他的同学进行补充和更正,这样可以对阅读效果进行考评,同时也能够看到不同学生读到的内容是不同的,对学生阅读后形成的错误观点也能进行纠正,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一个回顾和复盘,大大提升阅读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好的掌握。
二、制定明确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方向,对教学目标的明确,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对阅读中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比如基本词语的读法、词语的含义理解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这过程中会涉及许多阅读方式,类似大声诵读,默读等,但是针对不同小学年龄段的小学生,阅读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就拿默读来说,对于低学段的小学学生的要求是了解什么是默读,知道默读的方式,对于我们四年级中学段的阅读来说则难度适中,要做好过渡工作,初步掌握默读的一些技巧;而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来说要求就是能够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一般的要求是每分钟三百字左右。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握中学段学生的默读教学目标,不能在阅读中只是简单地了解,也不能对学生有过分深入的要求,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阅读学习,使得学生有充分的锻炼提升能力的时间,便于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也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也应该清楚,阅读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要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一项能力,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的教学。


三、教学内容大众
    在小学阶段,虽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处于中年级的教学阶段,但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还是非常少的,需要掌握的阅读知识则是非常多的,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教师应该仔细筛选进行阅读教学的内容,将具有普适性的,难度适合于所有中学段学生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少一些独创性。比如,针对一些有地域特色的文章,就不适合作为阅读教学的内容,会导致有过当地生活经验的学生,阅读是更能很好的理解,而缺少相关经验和见识的学生读起来产生困扰,影响课堂的整体进度,也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增加了其他因素的困扰,因此,教师应该选择每个学生日常生活中都了解经历,或者都不太了解的这样的内容,保证阅读教学的普适,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阅读教学中来,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收获。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对于一些个别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难度有所提升的内容,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后拓展,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有问题在课后询问老师,保障教学的整体进度不受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式多样
        不同体裁的文章应采用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不同文本进行不同方式的阅读,不同侧重点的阅读,对于一名四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基本能力。比如:诗歌类的文章应该采用朗读法,因为诗歌的文章较为精短,而又情感丰富,在朗读的过程中朗朗上口,而且有助于情感的表达;说明文一般用幻灯片演示的方式辅助阅读,因为说明文的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不容易理解,通过一些图片以及音视频的展示,可以使学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即便是相同文体的文章,表达对象不同,也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比如对于描写人物的记叙文,可以采用分段阅读的方式,对于每一段内容,学生从中发现人物的特点,最后将每段的人物形象进行画像结合,就能够对整个人物形象有个全面的掌握,对于记述事情的记叙文,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文章的阅读,从不同角色的不同角度,感受故事情节,观察事情发展,多角度的揭示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同时,多种手段的教学方式,也能够让每个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激发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学生主动的配合,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去不断提升。希望笔者提出的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促进阅读教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世梅.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研究——以F小学20世纪80年代四位特级教师为个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2]郭福根.阅读有效教学:目标·课型·文体·策略「M].北京: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卜彩丽.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