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
山西省浮山县文昌实验小学 042600
摘要: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可以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突出展示教学效果,对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重要意义。基于此,语文教师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学生兴趣爱好、进行情境教学的应用探讨,以此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进而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与之相契合的情境,达成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情境教学
前言:
小学三年级学生自主意识增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感知能力、状态变化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兴趣,进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基于此,教师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切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感知语文知识,领略语文课文情感,并产生共鸣,进而推进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情境教学,创设“观”境,调起课堂氛围
小学三年级学生还处于靠直观感受来看待事物的阶段,针对学生这种把对事物的认知停留在表面的具象性思维模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直观教学情境,调起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领略教学内容真谛,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发挥自身学习主体地位功效,达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学习。
如,在《听听,秋的声音》教学时,教师可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把文中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的声音,“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的声音……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进而使学生通过直观观看“秋的声音”领略“秋的声音”的魅力,与文中作者对秋天独有的声音情怀产生共鸣,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观”的情境,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播放中,学生直观真实的领略文中的声音描绘真谛,进而乐于参与其中,并通过积极参与有效调起课堂氛围。同时,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认真观看,培养严谨学习态度,达成阅读教学目标。
二、情境教学,创设“读”境,引发参与积极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喜欢绘本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绘本的阅读,拓展学生语文学习想象能力,以此帮助学生打开联想视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创新能力。基于此,小学单年级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读”的情境,引发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积极性,进而有效调动课堂教学参与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三年级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应用有效实施,展示探讨成效。
如,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绘本阅读情境”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并通过绘本阅读,找寻适合自己的习作练习方向,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
以《我来编童话》为例,针对这样的习作主题,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绘本阅读情境,让学生先进行有关童话的绘本阅读,进而了解童话的习作模式,人物刻画的手段,再进行习作,轻松完成习作教学目标。同时,在这个情境的创设中,应以学生的读为主,引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绘本中丰富多彩的画面,了解童话故事的梗概,并通过阅读,可以创设童话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可以是学生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也可以是一句学生喜欢的人物的仿写版,而针对整个事件的过程,可以参考绘本内容,也可以自己进行联想编撰。学生通过这样绘本阅读,“以读促写”模式的教学探究,顺利完成《我来编童话》习作教学内容,进而激发阅读中想象力,达成阅读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通过完整的表述过程,顺利出有效的写作思路,提升写作思路梳理能力,使学生在习作教学中可以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提升三年级语文整体学习水平。
三.情境教学,创设“动”境,强化共鸣体验
语文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关联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以“动”为主的生活化情境,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情感的能力,进而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同时,通过生活实践情境,加深学生实践生活感悟,领略生活真谛,激发情怀,拨动情感,进而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综合素养。基于此,教师应重视以“动”为主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如,在《大自然的声音》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周末带领学生们去公园、森林,真实体验“大自然的声音”并通过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实践参与,使学生了解文中“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所蕴含的意义,通过听到的风吹树叶的声音、吹整个森林的声音,感受“风”作为音乐家的才艺展示,进而通过公园或森林中流动的小溪小河发出的声音,感受文中“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进而通过“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找寻各种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丛中小虫子的虫鸣声。学生通过教师这样创设的以动为主的教学情境,真正的“动”了起来,身体动了,思维也动了,并通过这种动起来的生活实践体验,语文学习中的综合理解能力陡升,进而轻松地理解文中关于“大自然的声音”相关知识,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同时,教师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改善只依靠教室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体验到拿着课本在大树下、在森林中实景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风采,进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以此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浓烈的兴趣。基于此,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动”起来,并在动中领悟教学内容真谛,达成教学成效,以此展示小学三年级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应用探讨有效性,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总结:
将情境教学应用于语文课堂中,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观”境,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调起课堂氛围;创设“读”境,引发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积极性;创设“动”境,联系生活实践,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共鸣。同时,通过情境教学的应用探讨,达成教学目标,进而促进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范哲云.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读与写,2021,18(1):49.
[2]刘晓英.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1,(1):49,51.
[3]杜小娟.漫谈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途径[J].学周刊,2021,(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