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娟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满族小学 010010
摘要:在我们的教育阶段中,语文不仅作为我们重要的课程,而且也成为一门最根本的课程。语文课程有非常重要的,学习者的语文素养离不开它,如果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那么肯定是语文这门学科的影响和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也陶冶着语文这门的成长。语文教学也应该遵循中华传统文化去发展,使语文教学酿成塑造国民心脏的教育。所以,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此达到学习者人文素养提高的目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以传统的节日、学校活动、日常生活,学习成语等活动去慢慢渗透参与进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教学
引言:语文是一切语音的基础,也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有给学生教授一些简单的语言课程及知识,并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人格素养和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培养,这样,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渐参与于语文课程中。
一、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渗透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习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以某个传统节日为介入点,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
例如,在每年中秋节到来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了解一些关于中秋节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习俗,并且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并调查村里在每年中秋节为什么举行制作月饼的活动,借助电脑或手机等查阅方式,让学生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历史,从而去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通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做一些关于中秋节的活动,比如,“中秋节小故事笔赛”、“中秋节手抄报比赛”、“中秋节灯笼制作比赛”等。使学生了解并知道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意味着团圆,明白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从而更加了解传统节日的温馨与美好,不由得产生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以及热爱感。
当然除了我们刚刚讲的中秋节,中国的传统纪念日还有除夕、春节、元宵节、寒食节等节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把这些传统节日加入其中,这样不仅增添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也学习到了传统文化。这样的语文课程既盎然有趣,又有文化意义。
二、以教材为依托渗透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老师,教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现如今的语文教材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内容。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在语文课堂实际中运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达到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及认同的目的。
小学语文的课本具有传统化的特征。教材的选材中,选择去取得了很多古代的文章,而且都是经典书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和诗章。古诗文在每个年级都涉及的有,只是简易程度不同。学生接触古诗文,可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感情。不论是什么版本的教材,它都会有古诗文。例如,二年级的《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飞瀑的灿烂绚丽,壮观的景色,表述了诗人对原生态的热爱之情。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重要性。
归根结底,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在每个学期,教程都有古诗和诗章,学生每学期也要学习古诗和诗章,在年级的逐渐增长,学生学习的古诗和诗章的难度也逐渐增加。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结合古诗和诗章的内容给学生总结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文史,传说的故事等,将这些内容逐渐渗透在教学中,让传统文化也逐渐走进学生的心中,从而产生敬畏感。
除了这些之外,学生在进入高年级之后,他们就开始学习了一些较为简单的古文。例如五年级的《杨氏之子》,六年级的《道德经了?第一章》《学奕》等。这些文章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更有益于学生学习和弘扬。其次,小学的语文课目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教材的选择也选取了许多有关传统文化的文化故事。其中有的是白话文的形式出现,它有利于且方便学生对它产生兴趣,也更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五年级的一个单元,有来源于《史记》,有来自四大名著的,这些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一小的部分。教材既然把这些素材作文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作为老师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及才能,把教材中的知识摸索透彻,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教学。
另外,很多的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文也在小学课程中。例如,三年级下册的《元日》, 这篇古诗讲述了过年元日的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中的氛围,使学生亲自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上面的几点,我们很容易的发现,语文教材中,我们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占有很大的比例。当然,语文老师也应该把握好和利用好教材,在语文课堂中教好优秀传统文化。
三、利用课内外成语故事的学习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我国拥有特有的文字文化,它就是成语,它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还是学习中必要掌握的知识。它的出现,常常是一个故事,学生读了这个故事,使之产生兴趣,从而引发想要记住它,认识它的欲望。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课本中的成语,还可以从课外找一些,让学生认识它,运用它,理解它,为以后的作文创作做铺垫。例如,学生在勤奋学习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他现在的行为可以联系到好学不倦、好学深思、孜孜不倦等词语。也可以鼓励他们去看四大名著,其中的词语也数不胜数。这样因地制宜,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于词语,教师也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比如,“成语接龙”“谁是成语大王”“我讲成语故事”等。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采众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教育课程中最基础的,学生刚刚接触,也最适合中华文化的渗透。它不仅利于青少年的心身发展,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它是我们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的教育文化,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发扬传统文化,从小学抓起,使传统文化深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中,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1] 赵世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素质教育论坛,2017(11).
[2] 葛文豪.传扬传统文化培养时代新人: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