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祥琴
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跳蹬中心小学 405471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重要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探索,情境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在课堂中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为展开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打造有效小学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兴趣。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获取知识学习的快乐,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达成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目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前言:
情境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在班级营造情感氛围,促进学生的课堂融入,从而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且扩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感知语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提高、语文思维的培养和语文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问题情境创设,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教学的创设,可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与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学习活动的展开都是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前提的,倘若课堂上失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的活跃思维,传统的问题提问形式呆板、内容枯燥,不足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大胆创新与尝试,不仅能够促进语文问题的解决,还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思维的培养。除此之外,在问题情境中,教师积极引导和讲解也有利于在这种丰富性的提问形式中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如:在《北京的春节》一文学习中,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谁知道俗话中说的过年是中华民族的哪个节日?”“在春节中,我们一般都做什么呢?有哪些节日习俗吗?”“那春节有什么寓意呢?”学生通过教师的这些提问,回忆自己在春节时的所见所闻,进而踊跃回答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春节”相关内容,并通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的汇总,使学生再次了解到在我国的春节中,南北方是有差异的:北方春节吃饺子,大年三十的晚上大家在一起等着阴历一月初一的到来;而在南方春节讲究吃汤圆,并在新年的第一天全家一起出游,登高望远。通过这样的春节相关民风民俗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到本节课教学内容中,请学生打开课本,一起诵读一下《北京的春节》,这节课一起来看一看,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在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既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回答问题,使学生领略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既扩宽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视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情境创设,增进学生语文知识理解
语文学科作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化情境融入到教学中,可以增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提升学习兴趣。同时,针对语文学习对生活的重要性影响,以文字、表达等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创设生活化语文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知到语文存在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视程度,并愿意全身心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语文教学内容,并在学习中不断拓展知识视域提高语文思维能力。基于此,教师通过这种与生活相融合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将语文学科的实用性与实践性有效相结合,增进学生在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理解能力,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如:在《慈母情深》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一位蹒跚的老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还步行十多里地,去给五十多岁的在工地打工的儿子送饭。请学生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境,领悟一下儿子在收到妈妈的饭菜时的心情,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这样情境的感悟,意识到母爱的伟大与辛苦,进而与自己的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照顾产生共鸣,心中燃起对妈妈的爱,自己应该孝敬妈妈,并在感受妈妈的母爱伟大与默默无闻的同时,激发出对教学内容“慈母情深”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这样生活情境的创设中,不仅促进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增强对教学内容知识的理解,还能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目标,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升华,真正地实现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同时。生活情境以生活真实现象融入课堂,使语文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利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并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三、故事情境创设,提升语文教学魅力
故事情境教学法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在故事的聆听中,增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同时,故事情境的创设提升了语文课堂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认知。基于此,针对语文是一门文化性极高的学科的教学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故事的讲述,有效扩展了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内涵的理解,展示出语文这一学科综合魅力。
如:在《卖火柴的小姑娘》一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创设故事情境,讲述安徒生童话中的其他故事:《海的女儿》《拇指姑娘》《丑小鸭》,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引导学生理解安徒生童话的文学特点,并从这些故事中,领悟不同内容的童话故事对人生的描绘,从而使学生在这样的故事讲述中,理解童话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增强学生对故事体验与情感体验的学习能力。同时,以故事生动、活泼、环环相扣的形式,可以促使学生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体验语文学科的魅力,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魅力。
总结: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作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小学语文具体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摸索出情境创设的规律,创新教育思想观念,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感知语文知识,培养语文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提升语文教学综合魅力。
参考文献:
[1]范哲云.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读与写,2021,18(1):49.
[2]齐永平.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