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期   作者:吴蔚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进步下,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逐渐被取代,涌现出诸多全新的教学方法
        吴蔚
        安徽省安庆市菱北中心小学 24600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进步下,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逐渐被取代,涌现出诸多全新的教学方法。而情境教学法是目前最实用且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可以借生活、问题、故事、信息技术等创设情境。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其能自主高效的进行学习,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课堂知识,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运用
前言:
        情境教学法可根据教学内容,融合多种元素,创设丰富多样且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能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使其对于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推动学生更高效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意识。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趣味性与活力,进而促进学习质量与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
一、运用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学习往往立足于所熟知的实际生活上,可知语文与实际生活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却忽略了两者之间的重要关联,将语文课堂与生活分割开。而语文学科的学习本就枯燥,教材上的知识又多以课文为主,教师在授课时一般还是沿用传统灌输式的方法,不知变通,课堂就会变得过于呆板且规范化。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致,学习成绩难以提高,教学效率也会随之下降。相反,若是教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创设一定的情境,就会拉近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让小学生倍感亲切,同时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课堂知识,加深对课堂所学的记忆,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以《端午粽》一课为例,课文全篇围绕着粽子进行描写,主要讲述了不同花样和味道的粽子,并介绍了粽子的形状与口味,体现出了作者对粽子的喜爱,同时流露出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对于小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年龄较小,但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端午节亦是十分熟悉。而故,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回忆一下,每当端午节来临的时候,跟家人是如何庆祝节日,或者都参加过什么活动。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会让小学生情绪高涨,踊跃发言。将自己知道的分享给大家,比如:观看赛龙舟、去山上踩摘艾草、佩带五色彩绳、包粽子等,这些都是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可以让小学生详细讲解一下自己喜欢的粽子,比如口味,形状,做法等,这样还会十分贴近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讲解后再跟课文进行对比,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述的。这样具体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其能快速的融入到其中,更加高效的学习,同时将课堂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二、运用有效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问题是小学生对于课堂知识能够深入探究的前提,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及独立思考,不但能提高其逻辑思维,还能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以问题为基础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学习上没有自主意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将小学生的探究的欲望与兴趣激发出来,使其能跟随教师的引导,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更好的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对于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有更深层的领悟,这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这是一篇游记,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游览金华双龙洞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先从外洞进行描写,再写孔隙,最后则是内洞的描写,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所感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以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比如: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 溪流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 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洞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的?作者是如何描写孔隙中挤压的感觉?洞内和内外有什么不同?作者在洞内都看到了什么?通过问题情境,能够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自主去探究问题。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对课文反复阅读,将其中的细节之处加以揣摩,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创作意境。可见,问题情境的运用,能让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无形中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具有效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方式已由过去的传统教学变得更加现代化。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且效果十分显著。信息技术包含多媒体、互联网及相关教学软件,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也是开展教学最实用的辅助性工具。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能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还能将复杂的教学知识变得简化,让学生更易理解。同时让语文课堂变得富有趣味与活力,进而推动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以《田忌赛马》一课为例,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孙膑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寓意我们要在劣势中找到优势,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懂得扬长避短。虽然课文讲述了赛马的过程,但是对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体验情境,将赛马的过程以视频的方式清晰的呈现出来,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体验这一过程。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使其能自主融入到课堂中进行学习,还能将复杂难懂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明了,学生就会更易理解,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让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高,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结:
        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将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及探究欲望充分激发,使其能自主进行学习,并做到独立思考。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严淑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践行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52-53.
[2]陈芳琴.浅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0,(21):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