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期   作者:孙艳艳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应从教学需求出发
        孙艳艳
        大同市新荣区第三小学   037002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应从教学需求出发,语文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的情境,让小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情境教学能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充分激发,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提高阅读能力,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及相关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
前言:
        语文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提高文学审美的过程,情境创设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用多样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形象真实的情境,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基础往往来源于生活经验,而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却又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由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多数以课文为主,其中包含诸多的修辞手法及深刻的内涵,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综合性较强且复杂,这对于此阶段年龄尚小的学生而言,若想完全理解并掌握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小学生对于枯燥的课文没有阅读热情,最终就会导致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也无法真正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若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将小学生熟悉的生活与之结合,创设情境。这样的生活情境不但能让小学生有亲切之感,进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热情,使其主动积极的融入到语文阅读中,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内涵有更深刻的领悟,同时更好的理解及掌握语文知识,进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以《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为例,课文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以及大量的形象鲜活、熟悉生动的有新鲜感的语句,分别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引导小学生回忆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所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都包含什么。或者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切身感受大自然,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当小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的大自然,就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境,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不但能让小学生情绪高涨,继而激发其语文阅读的热情,学生自然就会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能将语文知识更好的掌握在头脑中,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这一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在学习中没有很好的自制力与自主性,他们对于枯燥的语文阅读并不感兴趣,致使学生不会主动融入到课堂中,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这样就会将其中所包含的中心思想及一些重要的语文知识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效率也就差强人意。

而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目标,课堂一味沿用讲解模式,而知识需要学生死记硬背,这将本就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沉闷,没有活力,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得不到提升。因此,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贴合课文中心思想的问题创设情境。这样能将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并能在兴趣的推动下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阅读,既能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领悟,还能将相关的语文知识理解并掌握的更加扎实,进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以《枣核》一课为例,课文主要讲作者帮朋友捎去故乡枣核的经过及作者在朋友处的见闻,表达了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提出的问题要能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如:可以思念家乡之物颇多,为什么单要几颗生枣核?作者写沿途的风光目的是什么?在朋友的后花园里,具体的思乡行动表现在哪些地方?她还急切地想做什么?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朋友思念故乡?作者的朋友已经年老,不知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还有种枣树的必要吗?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将小学生对于语文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使其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自主的深入到语文阅读中去探究答案。这样不但能让小学生对课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更深刻的领悟,还能将其中的语文知识更好的加以理解与掌握,进而确保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性。
三、创设体验情境激发阅读欲望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在课堂上难免会受其他因素影响,而不能专注于课堂学习,同时他们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对于枯燥的语文内容没有阅读欲望,这也是小学生共同的特点。但就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对于小学生是否有阅读欲望并不关注,课堂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侧重于讲解,而学生往往没有仔细认真的进行阅读,对教师的讲解通常都是难以理解其意。这样就导致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理解及吸收能力较差,学习成绩与教学效率都难以得到提升。对此,教师应改变更新教学方法,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为其创设体验情境,这样不但能给小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激发其语文阅读的欲望,从而主动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还能更好的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将语文知识牢牢的掌握在心中,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课文主要讲的是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以及丰富的物产资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多媒体创设体验情境,将西沙群岛瑰丽的风景及丰富的物产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小学生,使其了解更多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而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带给小学生更为直观的视觉体验,使其有如身临其境,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及作者的创作意境有更深刻的领悟,从而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欲望,并对课文进行更加深入的阅读,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课堂知识。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更具有效性,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不但能将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欲望及热情充分激发,使其能自主对课文进行更加深入的阅读,对其中包含的中心思想及作者的创作意境有更深刻的领悟,同时将语文知识能够掌握的更加牢固,从而达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霞.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学法研究[J].才智,2020,(9):10.
[2]赵玉良.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下),2021,(1):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