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茜
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小学 重庆 万州 404000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理解起来较为抽象,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开展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生活化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本文围绕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如何巧用生活化素材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数学;生活化素材;巧用
前言:
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但是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方法掌握程度还未达到一定的程度,因而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吃力的情况。同时,数学也考验他们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生活化素材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一、应用生活化元素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挖掘同数学息息相关的生活化素材,帮助学生开展数学学习。例如在学习计算的时候可以应用购物情境、学习概率的时候可以应用彩票情境等。由此可见,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生活化素材例如购物中心、商店等等,将它们同我们的数学学习进行联系,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自己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授《圆柱与圆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圆柱状的物体?”,让学生通过回忆回复教师的问题,从而对圆柱产生初步认识。接着,教师可以应用学生的杯子展开自己的授课:“这个杯子是圆柱体的吗?”大部分的学生会回答是,这时,教师可以对圆柱的形状特点进行介绍,例如它的上下两个平面都是圆形且大小相等,圆柱是上下一样粗的等等,让学生能够以理性的角度了解圆柱体。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圆柱的面,教师可以依然使用杯子,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圆柱的特征。在学生基本了解圆柱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圆柱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可以让一张长方形纸片进行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由长方体旋转得到的立体图形。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看到一个圆柱体,并且积极地思考圆柱体和长方形之间的联系。通过应用生活化元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学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并且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空间想象力,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有重要的帮助。
二、应用生活化素材提高教学的效率
数学教师在生活的过程中可以注重观察有关数学的生活化素材,将它们进行提炼,变成能被学生进行理解和接受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效率。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素材更容易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了自己学习知识的效率,并且能够以生活化的角度了解数学。
学生在应用生活化素材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散自己的思维,开拓自己的思路,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应用生活化素材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激发自己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愿意同教师一起开展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白酒的度数、衣服的含棉量等生活化素材帮助学生以理性的角度对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产生认知。接着,教师可以对百分数的概念进行一定的描述,让学生能够更为了解百分数的实际含义。然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进行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率?”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通过回忆,在生活的记忆中寻找有关百分数的例子。结合着这些例子,教师可以进一步向他们询问这些百分数有什么样的实际含义:比如发芽率有什么实际意义?成活率有什么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自己对于百分数的理解,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可以应用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自己对于百分数的理解,例如:“六年级所有班级一共种植了25棵树,五年级所有班级一共种植了50棵树,四年级所有班级一共种植了35棵树,请问六年级所有班级种植的树占所有年级种植的数的百分之几?”让学生应用从生活中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加强对于百分数理解,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三、应用生活化的解题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不足,因而他们在理解较为困难的事情上较为困难。但大部分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应用,采用生活化的解题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对于事物的认知,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授《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用硬币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圆相比如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圆的基本特点。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进行提问:“圆有多少条对称轴?如何寻找圆的圆心?”这两个问题是较为抽象的,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剪出圆形纸片,并且通过对折的方法回答这个问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对折后,但是却发现仍然有很多方式可以完成对折,他们便不禁会想圆的对称轴是不是会有无数个?这便能够引发学生的深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所有的对称轴都经过了一个点,他们能够很快地反应过来:通过两次不同的对折方式就能够找到圆心。通过应用生活化的解题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让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帮助。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高年段数学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充分思考是否有生活化的素材可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再将其进行充分应用,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的情境中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帮助自己开展后续的数学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运用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1):612.
[2]任得东.结合生活素材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