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合作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期   作者:鲍英
[导读]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想的指导下,新课标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鲍英
        浙江省绍兴市热诚小学教育集团  312000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想的指导下,新课标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情况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应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本文围绕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合作教学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合作教学
前言: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然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重点。为了很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在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时也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更为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在科学合理的分组讨论中培养核心素养
        基于对学生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认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个分组,让他们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相互激发。同时,教师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分组的方式,让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帮助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让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也能够有一定的平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分组方式,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能够学习到他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而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如此,班级的整体水平会有一定的提升。
        在小组成立以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一些较为有价值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从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同时他们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也能够汲取他人的思想成果,完善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因此,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素养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
        例如在教授《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下,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等,让学生能够有效地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加强对于本课时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向他们提出以下问题:“圆有哪些基本特征?相比于正方形和长方形,圆有哪些特征?圆的对称轴有多少条?如何找到圆的圆心?”等。在学生讨论之前,教师可以要求他们通过观察圆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观察的能力。在他们充分思考相关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地讨论,让他们将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他们在聆听的过程中对他人的想法进行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倾听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在每一位小组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小组代表回复以上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勇气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二、协助学生解决小组分歧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难免就同一个问题产生不一样的观点,而他们各自的观点都有自己的道理。在实际的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有时会出现谁都说服不了对方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从中进行协调。教师可以让两位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暂时先放下自己的观点,用心去听取对方观点中的所表达的内容,寻找其中较为出彩的地方或者有逻辑漏洞的地方,在对方讲述完自己的观点后,再就自己的理解对对方进行提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较为有效地培养自己的聆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讨论任务。同时,他们在面对对方的提问时,常常也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对自己的逻辑思维提出一定的疑问,在再次理清思路之后就对方的问题进行回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让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更为全面。如果出现了一方回答不了另一方问题的情况,那么他们的意见分歧也就得到了解决。教师在协调小组分歧的过程中应当以引导为主,只要保证两位学生讨论问题的心态是正确的,讨论的氛围是良好的,教师就可以少发言甚至不发言,让学生自由地把控讨论的进度。这对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相关内容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就运算的简化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有的人认为需要巧用乘法的分配率对过程进行简化更容易得出正确结论,有人认为按照计算本身的过程进行计算较为简单,更容易得出正确结论。当双方都不能够说服对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既可以应用乘法分配率解决又可以按照计算本身的过程进行解答的问题,让他们同时开始作答,比较双方解答问题的时间和正确率。再用另一道类似的题目,让他们交换解答方法进行解答,再次比较双方解答问题的时间和正确率。在充分应用对方的解答策略和自己的解答策略后,学生的心里会有更为明确的答案。
        三、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表现、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就他们在小组中的表现对他们进行评价,重点关注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核心素养。例如,当某一位学生记录下本组成员的所有想法,教师就可以表扬他具有较强的聆听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当一位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较多的观点,教师就可以表扬他思维敏捷,表达能力较强;当一位学生能够应用图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就可以表扬他的理解能力和图像表达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表扬方式,学生能够更加自信,能够在之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自己在讨论中的优异表现,同时能够尝试其他的小组讨论的策略,让自己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通过积极地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对于他们之后的成长发育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杨烨.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北桥,2020,(4):25.
[2]陈海军.对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J].学周刊,2020,12(12):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