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创新实践教学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2期   作者:白万奇
[导读] 在现阶段小学教育中,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将体育这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看作是“副科”。与此同时,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不断降低,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堪忧。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通过体育教学创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是社会和时代教育的要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体育创新实践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白万奇   元江第三小学大水平完小  653300
【摘要】在现阶段小学教育中,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将体育这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看作是“副科”。与此同时,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不断降低,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堪忧。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通过体育教学创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是社会和时代教育的要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体育创新实践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实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6-023-01

        引言
        体育课程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更好地开展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应积极对小学体育课堂的现存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科学性的改革实践措施,以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需求
        第一,教学目标上的改革需求。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方案、课堂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只有保证教学目标的正确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但从当前来看,部分小学体育教师仍置身在“强身健体”的片面误区当中,并未充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和培养。因此,做好教学目标的改革调整,是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发展的必行之路。第二,教学方式上的改革需求。在传统教学中,我国多数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两个极端”的问题。有的体育教师会将中长跑、立定跳远、蛙跳等传统运动内容填满课堂时间,进而使得学生持续处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状态当中,很容易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学习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另一类体育教师则相反,他们更倾向于将体育课堂当成学生放松的空间,并不会对学生的自由活动进行干涉,最终导致课堂时间的大量浪费,难以发挥出小学体育课程对学生培养的价值。在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加快转变自身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思想,坚决杜绝“两个极端”问题的出现,致力于构建起教学氛围愉悦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形式多元化的高效体育课堂。
        二、分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第一,教学形式和策略老旧,未能与时俱进。经相关数据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小学院校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仍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没有考虑到时代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的需求,从而导致教学质量较差。不仅如此,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甚至使其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第二,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没有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从现状来看,部分院校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健康行为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没有落实素质教育,另一方面阻碍了学生以体育为核心综合素养的形成。此外,部分院校过于重视主要学科的成绩,导致体育教学课时较少,不符合教育部的要求。
        三、小学体育创新实践教学研究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说,想要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是一个有效措施。一方面,通常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奇心较重,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加入体育相关的新鲜事物,比如适合学生运动的体育器材。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知识和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定更为多元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进行排球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排球竞赛,可以是班级内比赛,也可以是班级与班级之间比赛。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可有效地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
        (二)在游艺运动中融合锻炼性和教育性内容,引导学生全面性发展
        归根结底,就是将一些常见的游戏特质贯穿至体育课堂中的基本动作之中,包括攀登、搬运、躲闪、投掷、跑跳等等,借此更新和丰富游艺运动内容和形式,令学生锻炼耐力、反应灵敏度、动作速度和力量的时,培养团队合作、拼搏向上的良好素养。如在进行二级跑跳的基础性体育动作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和加入抗震救灾的主题游艺运动,令学生透过参与开火车、抢修铁路、运送救灾物资和伤员、清理废墟、重建家园等现实情景生动性演绎,自然而然地进行标准化的跑跳、搬运等基础性动作练习,清晰地感受到各类动作的变化细节,逐步强化自身的体质还有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又如在组织跳皮筋游艺运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创新编辑动作的同时,将文明礼仪、经典诗歌等内容添加进去,丰富和革新活动内容、形式的同时,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促进学生之间亲密协作和互动,为日后他们自主学练和合作锻炼,以及全面性发展等目标达成,提供应有的保障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教育的需求,开展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实践势在必行。学校和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地探索有效措施,解决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助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顾娟娟.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实践[J].新智慧,2018(35):8.
[2]辛贵军.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8 (99):147.
[3]李彬芳.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中的创新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8, 8(31):156-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