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2期   作者:王凡
[导读] 语文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是识字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语文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接受教师单一的学习内容讲解,形式枯燥,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直接导致对知识点掌握不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更应该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用灵活的表现手法和深入人心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提

王凡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停前镇中心小学  435500
【摘要】语文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是识字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语文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接受教师单一的学习内容讲解,形式枯燥,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直接导致对知识点掌握不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更应该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用灵活的表现手法和深入人心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效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6-049-01

        引言
        随着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核心学科,它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学好小学语文才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文化的传承,以其博大精深的魅力令人折服,语言文字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信息和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初级语言学习阶段之后,迎来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语文教育。学好语文可以使我们的观点表达得更加准确,为将来用语言文字接触世界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打好基础。如今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及不断深入的前提下,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成为培养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课堂学习,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我们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在,教师务必要高度重视起来。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这一教学实旨,要使语文课文对学生的生活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让语文课文中的价值理念观能为学生终身受用,并为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注重课前预习,提高教学实效性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前预习,要精心设计预习内容。为了给学生具体的指导,教师可以制作导学案来引导学生有效预习。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有必要给学生提出指向性的问题来指导学生做好课堂准备,如资料的查阅、素材的搜集等。在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准备,结合所学发表见解和认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者的角色作用,注意对学生研讨过程的掌控,保证秩序性和有效性,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聚焦教学重点,提高教学实效性
        语文虽然与生活结合比较紧密,但是语文课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无法用生活经验来解释的学习内容,这类较为复杂的知识点一般被视为语文课程中的重、难点。对于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加以突破,帮助学生分析与理解知识内容。例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时,由于课文涉及一些复杂地名,不仅生字、词部分会给学生带来学习障碍,断句方法也较为复杂,此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在学生通读课文的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动、植物名称和地名的敏感度,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展示课文原文,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具有特殊含义的名词,跟随学生的通读进度点击电子白板上的对应按钮,展示该名词代表事物的图片,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更加重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精心设计练习,提高教学实效性
        设计语文练习要遵循科学的原则,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精心设计练习。首先,要以知识为载体,注重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使练习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造力。其次,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再次,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设计,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内,还应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就需要给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注重层次性,兼顾全体学生。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现实,设计有一定梯度的必做题和选做题,给学生提供“自助餐”,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作业辅助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四)应注重课堂提的启发和引导,提高教学实效性
        启发和引导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当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需要具有启发性。只有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使学生充分调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努力去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应该注意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章中寻找能够引出下文的关键性词语,然后以这些词语为文章切入点,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理解,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核心和情感。
        结束语
        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树立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语文学习的畏难程度,使学生对语文基础内容的掌握程度有进一步提高,保障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江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性[J].读写算,2020(21): 77.
[2]刘艳艳.简述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20(10):62-63.
[3]马晓伟.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家长,2019 (34):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