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2期   作者:童万春
[导读]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自主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主探究教学法是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应用模式。它既是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和发展其他学习能力和求知能力的重要步骤。因此,本文根据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和教学要求,深入探讨了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教学。

童万春    四川省越西县新民镇大屯小学校  四川  越西  616650
【摘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自主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主探究教学法是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应用模式。它既是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和发展其他学习能力和求知能力的重要步骤。因此,本文根据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和教学要求,深入探讨了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热情;合作;生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6-035-01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意识最为活跃的阶段,对学生展开合理引导,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学科,由于涉及众多公式、概念,教师无法强制性的进行知识灌输,需要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进行数学推算,从而享受相应的劳动果实,体会数学知识探索的奥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尽管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教学多年,始终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得到限制性影响。
        一、利用趣味问题,点燃探索热情
        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同时也是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条件,没有数学问题,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然而数学问题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提出的。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利用趣味化的数学问题,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学生对其产生疑惑与质疑,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遵循相邻位置为优先的原则,把所有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人数相同,组织学生展开60秒口算比赛,看一看哪个小组计算数目最多,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欲望,点燃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在第二轮比赛中,教师提议将加入计算得分最少的一组,导致大多数学生不满与争议,大多数学生表示“教师参与比赛中,对我们非常不公平!”也有的学生发表“教师也不一定能赢,关键是教师加入哪个小组,哪个小组的人数就多出来一个。”在此种情境下,教师将平均数的概念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是什么意思?”“平均数是怎样得来的?”“如何解平均数”等问题,学生顺着教师的问题,积极参与到自主探究性学习之中,强化自身的数学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通过利用趣味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得到良好激发,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扎实。



        二、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探究重视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对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完善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引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课堂氛围也会更加融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融合,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进一步增强,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课时,教师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接受能力、学习基础等方面,对学生展开科学分组,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身边的物体展开实际测量,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明确分工,有的人负责数据记录,有的人负责实物测量,还有的人负责寻找物体,最终学生在学校范围内容,测量诸多物体的周长,譬如课桌、桌椅、门窗、黑板、楼梯等,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了解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分工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方法。
        三、联系日常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组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使学生自觉参与到自主探究性学习之中,进一步了解所学的数学内容,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互融合,促进学生探究兴趣、实践动力的发挥,扩大学生的探究空间,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固有的教学认知,进一步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分析、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自身家庭情况进行自主探究性实践调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譬如家中共有几口人、几张床、几把椅子等,根据所统计的数据,运用折线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让学生结合之前所掌握的条形统计图,将其与折线统计图进行对比,让学生尝试着说出二者的优势与差别,加深学生对统计图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通过此种教学方式,教师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实物等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自主探究性学习难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展开进一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之法,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需要遵循学生观点或意见的基础上,刺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人。为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