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代春廉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2期   作者:代春廉
[导读] 小学数学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强的特点,不太容易被小学生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小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晦涩难懂的。在此形势和背景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可操作性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

代春廉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兴隆小学  642362
【摘要】小学数学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强的特点,不太容易被小学生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小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晦涩难懂的。在此形势和背景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可操作性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6-145-01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与手段,即教师采用诱导性的语言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与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借助于科学的课堂提问能够使学生复习与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准确、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全面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科学提问。
        一、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会愿意学习数学,才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待数学。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极容易出现坐不住板凳、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情况,再加上他们的天性就比较活泼好动,如果没有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很容易使小学生精神溜号,导致课堂内容左耳听右耳冒。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时刻保持高昂的态度,在上课时要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为重要工作。因此,教师要想抓住学生的兴趣,就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利用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来进行提问。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导入:“学生们,老师想要在班级后面的背景墙上做一个漂亮的装饰,把我们的教室后面的背景墙周围用彩色飘带文艺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背景墙的宽是5米,长是15米,那根据已知条件,学生们可以告诉老师,我需要准备多长的彩色飘带吗?”通过问题导入,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课题,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当中来,让学生根据该问题进行思考。这种创设问题情境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二、问题提出应具备层次性
        在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个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还缺失层次性,甚至问题提出的难度还相对较大,已然超出了小学生所具备的理解能力,还有个别教师为促进小学生快速地吸收数学知识,所以在起初就提出了相对较深的数学问题,而殊不知一旦如此,不但会致使小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感到困惑,甚至也会影响到小学生对于之后数学知识的学习信心,进而就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所以,针对上述情况,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还应确保问题提出具备层次性,应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认知范围等方面来合理性设计数学问题,该问题绝不可过于复杂,但也不可过分简单,应确保问题难度的适度性,这样不但能够使小学生认真地思考问题,也能够确保小学生对于问题的准确解答,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例如,在开展《长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数学教学时,教师则应确保问题提出具备层次性,针对本节课内容,由于小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主要计算方式,所以教师则可提出此问题:“同学们已经学习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即为长乘高,那么对于长方体体积来说,其的计算与长、高及宽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呢?”以便通过此问题来促进小学生的有效思考,还能够体现出问题提出的层次性以及问题难度的适度性,而在小学生解答此问题后,则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式,最终则能够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同时,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很多教师在设置了一些问题后,不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便匆匆忙忙宣布正确答案。这样一来,在学生没有对问题进行充分探究的情况下,教师所给出的答案对他们来说是非常肤浅的,自然也难以达到借助问题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的目的。可以这样说,未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样的课堂提问是流于形式的,也是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与作用的。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学生设置适宜的问题,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探索的时间。
        例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之后,我为班级上的学生设置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像“甲乙两人各自从家里同时相向出发,甲开车每小时行驶34千米,乙开车每小时行驶56千米,经过1.5小时两车相遇。请问甲乙两人家里共相距多远?”等。在设置了这些问题之后,我又充分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运用所学到的乘法分配律相关知识去解答上述问题。这些问题与所学的数学知识密切相连,且其问题难度并不大,因此,在拥有的充足时间思考之后,学生很容易便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数学课堂提问很好地起到了推动学生思考、学习且同时达到复习与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若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那么并非能够在朝夕就能够完成的,要求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扎实自身的教学能力,并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提问的内容及方式,从而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此也能够激发小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让小学生能够在问题的指引之下,更为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德民.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20 (82):73-74.
[2]李云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9 (04):16.
[3]邹群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导,2018(24): 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